郢水秋风入草堂,仙人归去白云乡。
莎衣芒履难重遇,唯有中林橘柚香。
注释:
吊司成鲁公振之,已有园
吊:慰问;吊文:向死者的家属表示敬意和慰问的文字。鲁公:指唐玄宗时的宰相李林甫,字申公。振之:人名。有:拥有。
郢水秋风入草堂,仙人归去白云乡
郢水:郢州江水。唐代诗人李白在《与诸子登郢州霍山》诗中有“郢门一别三千里,郢水孤舟十载余”的句子。这里泛指江水。
秋风:秋天的风。草堂:草堂寺,位于今四川梓潼县。
仙人:这里借指隐居的人。归去:离去。
白云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莎衣芒履难重遇,唯有中林橘柚香
莎衣芒履:用莎(一种植物)做的鞋子,用草做的布衣。莎衣芒履,形容穷困潦倒的样子。
中林:即中都城,今河南洛阳市东面。
橘柚香:指橘柚树开花时节,芳香扑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已故的好友李林甫的吊唁之作。全诗以吊文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吊司成鲁公振之已有园”,点出了诗人的身份——一位为朋友守丧的吊文作者。他来到墓地,见到已经安葬的好友李林甫,内心无比悲痛。此时,他不禁想起昔日两人在长安城中相聚的场景,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第二句“郢水秋风入草堂”,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远处。郢水,即长江支流之一的江水,它从楚国的郢城(今湖北江陵)流过,带着故乡的气息。秋风,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它带来了凉爽和宁静。此刻,江水悠悠地流淌着,仿佛也在诉说着往事。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却无法掩盖心中的哀伤。因为李林甫已经离世,那些曾经的欢乐时光也已成为回忆。
第三句“仙人归去白云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感。他将好友比作仙人,希望他能回到那片美丽的白云之乡,享受永恒的安宁。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尽管诗人心中充满了祝福和期盼,但好友终究离他而去,成为了永恒的遗憾。
第四句“莎衣芒履难重遇,唯有中林橘柚香”,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他回忆起与好友相识的情景,那时他们都身着朴素的衣裳,走在长安城中的道路上。如今,虽然他们已经分别多年,但每当看到橘子树和柚子树时,诗人都会想起那位曾经的朋友。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仍然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整首诗歌以吊文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好友的深切怀念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李林甫的形象,让我们得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历史名人的一生和成就。
最后一句“唯有中林橘柚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诗不仅呼应了题目中的“中林”,也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橘子和柚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它们象征着美好和丰收。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些水果来寄托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