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渚芙蓉次第残,风林桂树不胜寒。
青霜素月萧条地,独有黄花耐晚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逐联分析诗句意思,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词句的含义及手法的运用;最后结合诗歌主旨及思想情感等进行评价。此题中,“露渚芙蓉次第残”的意思是:露水沾湿了芙蓉,芙蓉也渐渐凋零了。“风林桂树不胜寒”的意思是:风吹着树林中的桂花树,它经受不了严寒。“青霜素月萧条地”的意思是:清冷的月光照耀着萧条的原野。“独有黄花耐晚寒”的意思是:只有那金黄的菊花能经得起晚秋的严寒。从这几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写景抒情,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寞之情。
【答案】
再过仲木舍对菊四首
露渚芙蓉次第残,风林桂树不胜寒。
青霜素月萧条地,独有黄花耐晚寒。
注释:
露水沾湿了芙蓉,芙蓉也渐渐地枯萎了。
风吹着树林中的桂花树,它经受不住严冬的寒冷。
清冷的月光照耀着萧条的原野,唯独只有菊花在晚秋里开放。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于元和十年(815)秋天作于东都洛阳。当时诗人正闲居在洛阳,以赋诗自娱,因而诗中抒发的是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首联“露渚芙蓉次第残”,“露渚”点明地点,即诗人所处的位置。“芙蓉”指荷花,荷花初开,花苞上还残留着晶莹的露珠。“次第”一词说明荷花不是同时盛开的,而是逐渐开放,一个接一个。“残”字既写出了花期已过,又写出了荷花的凋零之态。“霜”“月”两词点明了季节,是深秋时节,此时正是一年中最为凄凉的季节。“次第残”三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状态,也烘托出了环境的凄清。“次第”二字,既写出了花开的顺序,又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不胜寒”三字写出了环境的特点。“不胜寒”,不仅写出了环境的特点,更表现出了人的心情。
颔联“风林桂树不胜寒”。“风林桂树”指的是树林中的桂花树。“胜”字写出了树木的顽强生命力。“不胜寒”既写出了树木的顽强,又写出了天气的严酷。这两句是说:“树林中的桂花树虽然经历了秋风的侵袭,但是它们仍然顽强地生长。”
颈联“青霜素月萧条地”。这句是说:在冷清清的月色之中,到处一片萧索的景象。“素月”指的是月亮的颜色,这里用来形容夜色的苍白。“萧条”二字写出了景色的特征。诗人通过描写这一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尾联“独有黄花耐晚寒”。“独有”二字写出了作者的感慨:只有菊花能在严霜中独自开放。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诗人在这里以菊喻己,表明自己要像菊花那样坚强不屈。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