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骑苍鸾来,啄破苔花碧。
经年不归去,化作山头石。
《湘山杂诗十首古塔》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理的古诗,通过描绘湘山之景,诗人顾璘借由自然之美来表达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 谁骑苍鸾来,啄破苔花碧
- “谁骑苍鸾来”:苍鸾即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与纯洁。这里的“谁骑”意味着某种力量或存在的到来,带来了新的视角或启示。
- “啄破苔花碧”:苔花指苔藓上的小花,色彩虽淡,却生机勃勃。“啄破”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力量或影响直接作用于这些脆弱而美丽的生命上。
- 经年不归去,化作山头石
- “经年不归去”:这里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时间仿佛停滞,使得事物得以长久保存。
- “化作山头石”:化指的是变化或转变,成为山中的一块石头。这不仅是对物质形态的改变,更是对原有状态的一种超越。
- 谁骑苍鸾来,啄破苔花碧。
- 这句重复了前两句,强调了苍鸾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 经年不归去,化作山头石。
- 这句同样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变化的力量,将个体的存在转化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
- 谁骑苍鸾来,啄破苔花碧。
- 这一部分继续重复了前两句,加深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得全诗更加流畅易记。
- 经年不归去,化作山头石。
-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体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尊重。
- 谁骑苍鸾来,啄破苔花碧。
- 这一句再次重复,强调了苍鸾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力,以及这种变化对苔花的影响。
- 经年不归去,化作山头石。
-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永恒,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顾璘的《湘山杂诗十首古塔》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湘山景象的生动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间、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生活、自然和宇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