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入我帷,照见床头书。
揽之起坐读,冥心向黄虞。
君王既神圣,黎庶俨如愚。
礼乐少虚文,法令颇宽舒。
民力尽耕凿,暇乃事畋渔。
生无冻饥苦,死也何羡馀。
浩荡宇宙间,聚散任所如。
周公太多事,六典过爬梳。
遂令斯鞅辈,展转生虫蛆。
燎原日以甚,伊谁之过欤。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东郊田舍的生活,通过描写夜晚读书、农耕等活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
明月入我帷,照见床头书。
揽之起坐读,冥心向黄虞。
君王既神圣,黎庶俨如愚。
礼乐少虚文,法令颇宽舒。
民力尽耕凿,暇乃事畋渔。
生无冻饥苦,死也何羡馀。
浩荡宇宙间,聚散任所如。
周公太多事,六典过爬梳。
遂令斯鞅辈,展转生虫蛆。
燎原日以甚,伊谁之过欤。
译文:
明月洒满我屋子,照亮床头的书。
我拿起书坐下来认真阅读,心中充满对黄帝的敬仰。
国王既神圣又英明,百姓们都很朴实无华。
礼仪和音乐少了形式主义,法令也相对宽松。
百姓们尽力耕作和开采,闲暇时才去打猎捕鱼。
他们生活没有冻饿之苦,死后也不会有遗憾。
浩渺的宇宙中,一切都由命运决定,聚散随其自然。
周公过于繁琐的事情,六官的规章制度过多。
这导致一些奸臣乱臣滋生,不断生事作恶。
熊熊烈火蔓延越来越烈,究竟是谁的责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郊田舍的生活,通过对夜晚读书、农耕等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明月入帷”、“照见床头书”等句子,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读书的场景,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君王既神圣,黎庶俨如愚”,这句话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智慧,而百姓则应该朴实无华。此外,诗中的“礼乐少虚文,法令颇宽舒”、“民力尽耕凿,暇乃事畋渔”等句子,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批评,认为当时的社会制度过于繁琐,不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最后,“燎原日以甚,伊谁之过欤”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他认为这是由于某些奸臣乱臣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社会问题的加重,因此需要有人来承担这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