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桑饮上池,能见垣一方。
华陀得神授,为人涤肝肠。
岂不绝尘轨,终然称谲狂。
张生仲景后,起自秦越乡。
少年读素问,淹贯灵枢章。
执脉炳内照,先几决存亡。
声名彻四海,岂独传维扬。
访余空山曲,相留但壶觞。
形骸委大化,何心扣灾祥。
唯有好山癖,所愿足力强。
囊中有灵药,请授一匕尝。
赠张济民
长桑饮上池,能见垣一方。
华陀得神授,为人涤肝肠。
岂不绝尘轨,终然称谲狂。
张生仲景后,起自秦越乡。
少年读素问,淹贯灵枢章。
执脉炳内照,先几决存亡。
声名彻四海,岂独传维扬。
访余空山曲,相留但壶觞。
形骸委大化,何心扣灾祥。
唯有好山癖,所愿足力强。
囊中有灵药,请授一匕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张济民的一首赠诗。全诗以咏叹友情和赞美张济民的才能、品德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敬爱之情。
首句“长桑饮上池,能见垣一方”,以寓言形式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长桑在上池饮水时,能够看到垣墙另一边的景象,比喻朋友之间心灵的相通。
第二句“华陀得神授,为人涤肝肠”,赞扬了朋友医术高超,治愈了许多病人的肝脏和肠胃疾病,使人们得以恢复健康。
第三句“岂不绝尘轨,终然称谲狂”,赞美了朋友不拘泥于世俗的礼法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第四句“张生仲景后,起自秦越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和敬佩之情,认为张济民是在东汉名医张仲景之后,从秦越之乡崛起的一代才子。
第五句“少年读素问,淹贯灵枢章”,赞扬了友人年少时勤奋好学,精通《素问》和《灵枢经》这两部中医经典著作。
第六句“执脉炳内照,先几决存亡”,赞美了友人善于诊断病情,能够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变化来预测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为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机会。
第七句“声名彻四海,岂独传维扬”,表达了诗人认为友人的医术和声誉已经传遍四海,不仅在华夏大地流传,也在海外华人圈中享有盛誉。
第八句“访余空山曲,相留但壶觞”,诗人邀请友人到自己家中作客,共同品味山水之美和琴酒之乐。
第九句“形骸委大化,何心扣灾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身体力行的赞美,认为友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名利欲望,追求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第十句“唯有好山癖,所愿足力强”,诗人赞美友人喜欢山水的雅兴,希望友人身体健康,拥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第十一句“囊中有灵药,请授一匕尝”,诗人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认为友人就像囊中的灵药一样珍贵,希望能得到友人的青睐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