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易为足,容膝岂愿馀。
日览陶谢篇,时临苏董书。
乐此永昕夕,自顾无斗储。
往往赋佳句,驰声满乡闾。

【注释】:

①严子寅:即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

②幽栖:隐居。

③容膝:形容居室狭小,只可容膝。

④陶谢:晋代陶潜、谢灵运,是诗人所推崇的隐逸诗人。

⑤苏董: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⑥昕夕:清晨与黄昏,泛指日夜。

⑦斗储:量词,一斗为十升,这里指家当。

⑧佳句:优美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严子寅小阁所作,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惬意之情。

“幽栖易为足,容膝岂愿余。”这是说隐居生活容易满足,只要求有一个小小的住处就行了。“幽栖”,即隐居;“易为足”,容易满足;“容膝”指居处狭窄;“岂愿余”,哪里还敢奢求呢?这一句是说自己隐居生活容易满足,只要有一个小屋子住着,就已心满意足了。

“日览陶谢篇,时临苏董书。”这是说每天阅读陶渊明、谢灵运的诗篇,同时临摹学习王羲之和张芝的书法。“日览”和“时临”都是说经常做某件事;“陶谢”即陶渊明、谢灵运,他们是诗人所推崇的隐逸诗人;“苏董”即王羲之、张芝,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这两句诗说明自己除了从事读书外,还经常临摹古代名家书法,以充实自己的文化修养。

“乐此永昕夕,自顾无斗储。”这是说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过着悠闲的生活,真是快乐无穷啊!可是又常常忧虑没有多少财富可以享用,所以自己连一个斗(1斗=十升)粮食都不够。“乐此”,快乐于此;“永昕夕”,长久地享受这种宁静的生活;“无斗储”,连一斗粮食都没有。这一句是说自己虽然很快乐,但是又常常忧虑没有足够的粮食来使用。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无奈。

“往往赋佳句,驰声满乡闾。”这两句是说有时还会写作一些美妙的诗句,传扬得很远很远,使人们都知道这位隐居者。“往往”即时常;“赋佳句”即创作优美的诗句;“驰声”,流传很远很远;“乡闾”,家乡邻里。这两句是说有时还会写作一些优美的诗句,并因此传扬开来,使得远近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位隐居者的大名。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豪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