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隐浮华,稽疑在明哲。
心交限千里,命驾勇所决。
幽讨向空山,三月语未辍。
微言世非远,横议今复烈。
愿因江汉流,一濯永清澈。
【注】1. 大道隐浮华,稽疑在明哲。2. 心交限千里,命驾勇所决。3. 幽讨向空山,三月语未辍。4. 微言世非远,横议今复烈。5. 愿因江汉流,一濯永清澈。
岳麓书院是一所著名的学府,其校训“实事求是”也体现了其教育宗旨。这首诗通过描述岳麓书院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赞美。
【译】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湖南长沙,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书院的建筑古朴典雅,与周围的山水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学生们勤奋好学,他们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赏析】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清风峡畔,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其他三个分别为: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它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最早称为“岳麓精舍”。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改称“岳麓书院”,并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朱熹来此讲学,形成我国古代著名的湖湘学派,从此岳麓书院声名大振于世。明清时期,相继改称“岳麓书院”、“岳麓学宫”。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占领,1946年国民政府迁回岳麓书院原址。1953年至1955年,毛泽东主席曾三次莅临岳麓书院视察指导,先后为院题写了“实事求是”、“道南正脉”、“学达性天”、“唯楚有才”等匾额,使书院名声大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