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随地托幽缘,况有登山具且便。
台石雪干梅送腊,剑门烟暖草迎年。
钟声见日凭观海,玉屑凌风动拂泉。
千古断碑遗荐福,磨崖今拟为谁镌。
【注释】
拂水岩:地名,在今四川省灌县。
青山随地托幽缘,况有登山具且便:青山随着大地而存在,寄托着一种幽深的缘分。况且,登山的工具又很方便。
台石雪干梅送腊,剑门烟暖草迎年:台上的石头上的白雪被晒干了,就像梅花一样在送别腊月;剑门的山中烟雾迷蒙,草儿也暖洋洋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钟声见日凭观海,玉屑凌风动拂泉:当太阳出现的时候,可以听到钟声;那风吹过泉水的声音,如同玉屑击打水面。
千古断碑遗荐福,磨崖今拟为谁镌:千年的断碑上留有古人的题字,它曾经是献给神灵的供品。如今,人们打算用这块石碑雕刻什么文字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四川灌县的“拂水岩”,即今名之“青莲院”时所作。
首联写登临之意和方便之机。“青山”二字总括全诗,点明游人登临之所在。“随地托幽缘”意谓青山与此地相依,故能“托幽缘”。“托”即依附、凭借;“幽缘”,指幽雅的情趣。诗人登高望远,心胸开阔,自然感到心旷神怡。何况这里登山之具甚便,足见游兴之浓。
颔联写拂水岩的景色。拂水岩位于成都西北的灌县城南,以岩石上有瀑布飞泻如帘而得名。诗人登上拂水岩,只见台上的石头上的白雪被晒干了,就像梅花一样在送别腊月;剑门的山中烟雾迷蒙,草儿也暖洋洋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两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形象生动,富有画意。
颈联写拂水岩的传说。拂水岩下有座古老的寺,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此避战乱。“钟声”二句,想象丰富,富有诗意,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和对现实的思索。他不仅看到了拂水岩的自然风光,而且看到了历史的痕迹。“见日”“凭观海”“玉屑”“凌风”“动拂泉”,都是想象之辞,极尽夸张之能事,把拂水岩描绘得如诗如画。
尾联写对拂水岩的历史传说的看法。“千古”二字,既表明了时间的久远,又暗示了历史的痕迹。“遗荐福”三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尊重。“磨崖”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对历史传说的肯定。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拂水岩历史传说的态度的表达。他认为这些传说都是留给后人的礼物,因此,应该好好地加以保存。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借对拂水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