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尽浮云见太空,肯将湖海叹飘蓬。
水从东向千回折,金到南兼百炼功。
鹿洞有规遗旧迹,象山无语赘尘聪。
天关共探从前路,万里天衢咫尺通。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对友人曾元山的深情厚意和对他的赞美。
首句“卷尽浮云见太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天空中云朵被吹散,露出了广阔的空间。这里用了“卷尽”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云朵被风吹散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太空”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向往之情。
第二句“肯将湖海叹飘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曾元山的深厚情谊。他不愿意看到朋友像湖海中的落叶一样四处飘荡,而应该珍惜当下,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这里的“湖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世界,而“飘蓬”则代表了人生的漂泊不定。诗人希望朋友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再为外界的风雨所困扰。
第三句“水从东向千回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流比作人,形容其曲折蜿蜒的形态。这里的“水从东向”,既指水流的方向,又暗含了曾元山的人生旅途。千回折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水流的曲折多变,寓意着曾元山的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终将通向光明。
第四句“金到南兼百炼功”,借用金器经过多次锤炼才能成器的意象,比喻曾元山经过多年的磨砺和历练,最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才。这里既有对曾元山个人成就的赞赏,也有对他坚韧不拔、勤奋努力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尾联“鹿洞有规遗旧迹,象山无语赘尘聪”则是对曾元山的赞誉之词。鹿洞和象山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遗址,分别代表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诗人用“有规遗旧迹”来形容曾元山在继承传统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贡献;而“象山无语赘尘聪”则表示曾元山虽未多言,但其智慧与见识却让人敬佩。这些诗句共同表达了诗人对曾元山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天关共探从前路,万里天衢咫尺通”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人希望两人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行的道路,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能够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里的“天衢”指的是通往远方的道路,而“咫尺通”则表示距离之近,如同在眼前。这两句诗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