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原来只一心,目中成色耳成音。
到头会领无言意,拍手光风自在吟。

【解析】

这是一首以禅喻诗的小诗,是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中吟咏所得。全诗四句,每句七言,结构严谨,音韵和谐,意境高远。第一、二句说万物本无差别,只是人的肉眼耳听有差异,而人的认识却受自己的心性所支配。第三、四句写自己领悟了这一道理后,对万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样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了。全诗表现了诗人由迷到悟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体悟。

【答案】

①万象原来只一心:万籁俱寂,一切声音都消失了,只有自己的心还在跳动,发出“咚咚”的声音。②目中成色耳成音:眼睛看到的一切都被自己的心识所蒙蔽,耳朵听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声,都是虚假的东西。③拍手光风自在吟:拍起手来,心中自然地发出清亮的歌声。“光”,通假字。

译文:万物本来没有什么分别,只是人的肉眼耳听有差异,而人的认识却受自己的心性所支配。

赏析:

这首诗从禅宗的角度来说,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万物本来并无区别,只是人的肉眼耳听有差异,而人的认识却受自己的心性所支配。因此,要认识万物,就必须摆脱自己的主观偏见,才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这种境界,正是禅宗所追求的境界。

这首诗语言质朴,明白如话,却又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静夜独坐时,突然领悟了禅宗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从而顿悟到了万物本无所谓差别,只是人的肉眼和耳听有差别,而且人的认识也受自己的心性所支配。由此,诗人得出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新看法。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了,而是用一种超脱俗世的心态去观察事物、体验人生。所以,当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风吹过树叶发出的声音,看到月光洒在大地上的情景,他就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在他看来,这些美妙的自然景象与自己的心境是相通的。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独特,立意高远,境界空灵。诗人把禅宗的思想引入诗歌创作之中,并巧妙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他通过描写自己在深夜独坐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万物本来无差别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真谛的体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事变幻的无奈。整首诗既富有禅理意味,又不乏诗意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