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吼狮子,洞门隐伽佛。
既登崇明台,直探玄虚窟。
滴溜悬黍珠,玉田养丹粒。
试问乔与松,如何永呼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手法等.

游白云洞

路旁吼狮子,洞门隐伽佛。

既登崇明台,直探玄虚窟。

“路旁吼狮子”一句,是写山势的险峻和地势的开阔;“洞门隐伽佛”一句,是写洞中的幽静与深藏的佛性,这两句写出了白云洞的景色,为下句作铺垫;“既登崇明台,直探玄虚窟”二句,描写诗人登山观景的所见所感.前一句写出山势之高;后一句写出洞中之深.

滴溜悬黍珠,玉田养丹粒。

“滴溜悬黍珠”三句,写洞中滴水如珠,晶莹剔透,水色如同美玉,清澈透明,映照出五彩缤纷的霞光,令人心旷神怡.“黍珠”,即谷米,此处用“悬”字,突出了水珠的晶莹.“玉田养丹粒”,写洞内的水珠像玉一样纯净无瑕,晶莹剔透,又像仙丹一般神奇美妙.“丹粒”指仙丹.

试问乔与松,如何永呼吸?

“试问乔与松”,这是说人与树都有寿命的长短,但它们各有所长:树木生长得快,而人的寿命却有限.“如何永呼吸?”意思是说:树木能长到天上去,可树的寿命也是有限的,终有一天会死去;人也有生老病死,终将一死,所以不能永呼吸.

赏析:

首联“路旁吼狮子,洞门隐伽佛”,点明了地点是白云洞.这里以“吼”、“隐”两词来表现洞内外的动静.路旁的狮子吼声阵阵,洞口的伽佛则在洞里静静地守护着洞内的世界.

颔联“既登崇明台,直探玄虚窟”,“登”字点明登山的动作,表现出诗人对洞外美景的向往和追求.“崇明台”是登高望远的地方.

颈联“滴溜悬黍珠,玉田养丹粒”,“滴溜悬黍珠”四字极写泉水之美,“玉田养丹粒”则形容泉水清澈,晶莹剔透,宛如一块宝田,养育出一颗颗仙丹.

尾联“试问乔与松,如何永呼吸?”“乔”指大树,“松”指小树,这里借指人类.“永呼吸”,意即长生不老,永远活着.

这首诗通过描写白云洞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