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览青铜镜,香奁出绣栊。
喜看今日面,不改旧时红。
【注释】
- 览镜:观看镜子
- 青铜镜:古铜色的镜子
- 香奁:古代女性化妆用的奁,这里指梳妆台
- 绣栊:精美的帘子
- 喜看今日面:高兴看到自己的面容
- 不改旧时红:面色依然像以前一样红润
-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梳妆打扮的诗。首句借用“青铜镜”比喻女子的容颜,二句以“香奁出绣栊”形容女子精心打扮的场景,三、四句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对镜自赏的心情,最后一句点明了女子保养得很好,面色红润如初。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借览青铜镜,香奁出绣栊。
喜看今日面,不改旧时红。
【注释】
【注释】 弱:细长。袂:衣袖。长鬟:长鬓发,指女子的鬓发。钏文:钏是手镯,钏文是形容妇女手腕上佩戴手镯。钗影:钗是妇女头上的一种首饰,钗影是说头发上插着的钗在荷叶丛中映入水中,好像在水里的影子。鸣榔:摇动船桨的声音。韩朋:传说中的韩国王子。一个西来,另一个东去:韩朋鸟从西方飞去,另一只鸟从东方飞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弱袂”代指纤细柔韧的女子;“长鬟”,即指女子的鬓发;“钏文”
《采莲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张潮创作的一组诗,其中包含两首作品。下面是对这两首诗的逐句释义和分析: - 石榴裙卷足如霜:描述了石榴裙的颜色和质感,如同霜一样清冷,给人一种清新而凉爽的感觉。 - 折得红莲满抱香:表达了采摘到红莲时的兴奋与喜悦,红莲被紧紧抱在手中,散发出阵阵香气。 - 羞向人前女儿貌:描绘了女子羞涩的表情,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其美丽的姿态,保持一种女儿家的矜持。 -
下面是对这首《杜鹃词》的逐句翻译,包含必要的注释: 诗句与译文对照表: | 诗句 | 译文 | |------|--------------------------------------------------| | 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 | "山前"指山之前方,"杜宇"是杜鹃鸟的叫声
冬日喜饮 暖阁熏香雪未晴,浅斟脍炙舞茵横。 - 暖阁熏香雪未晴: 暖阁中充满了香气,尽管窗外的雪还没有停止,但室内的气氛已经暖和了许多。这里的“熏香”暗示了室内的温暖,而外面的雪景则增添了一份静谧与寒冷。 - 浅斟脍炙舞茵横: 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主人开始品尝美食,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里的“脍炙”指的是各种美味佳肴,而“舞茵横”则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在美食前的快乐状态,如同在柔软的垫子上起舞一般。
【注释】 种:种植。杨树刚种下时经过几年的培育,才能长出几尺长的枝条(柳条)。拂:擦去尘土。万缕:形容柳枝茂密。“堪”字是说柳树荫浓如帐,可以供人遮风避日,比喻柳树枝叶茂盛,像绿幕一样可以遮阳或挡雨。行人:指过往的行人。“行”通“hang”,挂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以“双杨初种几经春,始见长条已拂尘”起兴,点明题旨:诗人在春天栽植的两棵杨柳已经长了几年
【注释】 春:春天。晓起:早晨起床。支颐:用手撑住头,形容深思或苦思的样子。故情:旧日的友情。啼莺:黄莺鸟啼叫。游春梦:在春天游玩时做的一个梦。柳下花前一字行:在柳树下和花前排成一排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游感怀的诗,诗人在春日清晨醒来,回忆起过去与友人在春天出游时的欢乐情景。他突然听到檐外有黄莺啼叫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光。他回想起昨晚在梦中还曾经梦见自己在柳树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玉岳崚嶒映雪堂,年年有约赏春光。 注释:玉岳,指代高峻的山峰,崚嶒形容山形崎岖不平。映雪堂,可能是一座建筑,因积雪而显得明亮。年年有约,意味着每年都有约定来观赏春天的景象。 2. 飞红舞翠秋千院,击鼓鸣钲蹴鞠场。 注释:飞红、舞翠形容秋天落叶纷飞,色彩斑斓。秋千院,是指供人玩耍的秋千。击鼓和鸣钲,都是古代打击乐器,用于娱乐或军事演习
【解析】 “华马国”即吐蕃。吐蕃,藏族的旧称。唐朝时期,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的游牧民族,称为吐蕃,是藏族的起源。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吐蕃赞普上书唐太宗,要求与唐朝和亲,唐太宗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此后,唐蕃之间频繁交往,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吐蕃在唐朝的支持下
注释1:英蕤,指繁花盛开的树木。 译文1:春宴上满树鲜花载满了我的头,玉船横起比较谁更善于作诗。 注释2:双鬟,指美女的发髻。拨尽,拨去。 译文2:两个美女把《鼙婆曲》的曲子全部拨去了。 注释3:蛮童,指少数民族的儿童。 译文3:又听那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唱石榴。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宴会的诗。首联描绘了宴会上的情景:满树鲜花覆盖着诗人的头顶,一艘船横在水面上进行比试诗歌。颔联描绘了宴会中的娱乐活动
饮春会 官家春会与民同,土酿鹅竿节节通。 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 注释: 饮春会:春天的聚会。官家与民同:指官府和百姓一起庆祝。官家春会与民同:官家和百姓一起举办春天的聚会。土酿鹅竿节节通:用当地的特产酿造的美酒,味道醇美,酒香四溢。一匝芦笙吹未断:一曲芦笙演奏,声音婉转悠扬。踏歌起舞月明中: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月光明亮照亮了大地。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闹的春天聚会场景
下面是对这首《杜鹃词》的逐句翻译,包含必要的注释: 诗句与译文对照表: | 诗句 | 译文 | |------|--------------------------------------------------| | 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 | "山前"指山之前方,"杜宇"是杜鹃鸟的叫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玉岳崚嶒映雪堂,年年有约赏春光。 注释:玉岳,指代高峻的山峰,崚嶒形容山形崎岖不平。映雪堂,可能是一座建筑,因积雪而显得明亮。年年有约,意味着每年都有约定来观赏春天的景象。 2. 飞红舞翠秋千院,击鼓鸣钲蹴鞠场。 注释:飞红、舞翠形容秋天落叶纷飞,色彩斑斓。秋千院,是指供人玩耍的秋千。击鼓和鸣钲,都是古代打击乐器,用于娱乐或军事演习
【注释】 碧焰:形容萤火虫发出的光。疏篁(huáng):竹林。斜飞:随风飞舞。秋水:喻指清澈的月光。轻点:轻轻触动。莲香:莲花的香气。风檐:微风吹拂着屋檐。半明:一半昏暗。苔壁:墙壁上长满青苔。又入绳床:又进入蚊帐。绳床:用绳子做成的床。夜深:夜色已深。露冷清光:月光下露水冰凉,显得格外清冷。残月:月亮残缺不全。罗幌(huǎnɡ)眠云:把云朵当帷帐。松窗幽磬(qìnɡ):在松树上挂钟磬声。松窗
病起 清晨,起床梳洗完毕,叫儿子卷起窗帘,让阳光进来。 平生行乐惯,病起即看花。 平生喜欢游山玩水、赏花观景,如今生病在家,就欣赏院子里的花朵
【解析】 “华马国”即吐蕃。吐蕃,藏族的旧称。唐朝时期,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的游牧民族,称为吐蕃,是藏族的起源。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吐蕃赞普上书唐太宗,要求与唐朝和亲,唐太宗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此后,唐蕃之间频繁交往,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吐蕃在唐朝的支持下
饮春会 官家春会与民同,土酿鹅竿节节通。 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 注释: 饮春会:春天的聚会。官家与民同:指官府和百姓一起庆祝。官家春会与民同:官家和百姓一起举办春天的聚会。土酿鹅竿节节通:用当地的特产酿造的美酒,味道醇美,酒香四溢。一匝芦笙吹未断:一曲芦笙演奏,声音婉转悠扬。踏歌起舞月明中: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月光明亮照亮了大地。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闹的春天聚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