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暇西巡华马国,铁桥南度石门关。
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
【解析】
“华马国”即吐蕃。吐蕃,藏族的旧称。唐朝时期,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的游牧民族,称为吐蕃,是藏族的起源。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吐蕃赞普上书唐太宗,要求与唐朝和亲,唐太宗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此后,唐蕃之间频繁交往,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吐蕃在唐朝的支持下,不断扩张,曾一度占领河陇、河西、四川等地。
“政暇西巡华马国,铁桥南度石门关。”
译文:我闲暇的时候去巡视吐蕃,铁桥向南跨过石门关。
注释:华马国:吐蕃,指吐蕃王朝。铁桥:指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石门关:在今四川省石棉县境内。
“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
译文:北流的黑水通往巴蜀,向东注入三危山。
注释:黑水:指岷江。三危山: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小方台山上。
赏析:
本诗描绘了诗人到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时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注之情。首联写诗人巡视吐蕃王朝,铁桥南下越过石门关。颔联写诗人从黑水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进,最后到达三危山。全诗意境开阔,笔势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