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诗句释义与赏析

集峭篇 · 三二

  1. 诗句原文
  2. 译文解读
  3. 关键词注释
  4. 诗句赏析
  5. 创作背景
  6. 相关诗词比较
  7. 现代影响与价值
  8. 结语

一、诗句原文

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二、译文解读

  1. 真士夫:指的是真正的士人,有真才实学的人。
  2. 假道学:表面学习礼仪和知识,实则不真心实践学问的伪学者。
  3. 兰摧玉折:形容真正的人才被摧毁或失去价值。
  4. 萧敷艾荣:指外表华丽而内心空洞的行为,比喻虚伪和表面的装饰。

三、关键词注释

  • 真士夫:真实的士人,具有真才实学。
  • 假道学:表面学习,实际不行动的学问。
  • 兰摧玉折:比喻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或人的毁灭或丧失(如才华或美德)。
  • 萧敷艾荣:形容表面装饰或虚假繁荣,没有内在价值。

四、诗句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真士夫”和“假道学”,强调了真实才能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有那些具备真才实学、能够对社会产生实质贡献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一种对知识和能力的尊重,以及对那些仅靠表象而非实质内容获取名声者的批判。此外,“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也表达了诗人对真诚与正直的推崇。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人中非常常见,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五、创作背景

《集峭篇 · 三二》可能创作于明代,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关注社会风气和个人修养的问题。陈继儒作为一位散文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对时弊的批判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唤起人们对真诚学识和正直人格的重视。

六、相关诗词比较

在明代文学中,许多作品都涉及到对真才实学的强调。《野望》中的王绩也有类似的思想表达。两者都在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价值观。尽管他们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真实和正直的高度重视。

七、现代影响与价值

《集峭篇 · 三二》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启示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应重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避免过分追求形式化的表面功夫。其次,它也鼓励人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要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或随波逐流。最后,这首诗也启发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真正符合内心的期望和社会的要求。

八、结语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陈继儒的这句诗都提醒我们要追求真实的知识和品格,而不是仅仅追求虚名或表面的光鲜。这种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