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诗句释义与赏析
集峭篇 · 三二
- 诗句原文
- 译文解读
- 关键词注释
- 诗句赏析
- 创作背景
- 相关诗词比较
- 现代影响与价值
- 结语
一、诗句原文
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二、译文解读
- 真士夫:指的是真正的士人,有真才实学的人。
- 假道学:表面学习礼仪和知识,实则不真心实践学问的伪学者。
- 兰摧玉折:形容真正的人才被摧毁或失去价值。
- 萧敷艾荣:指外表华丽而内心空洞的行为,比喻虚伪和表面的装饰。
三、关键词注释
- 真士夫:真实的士人,具有真才实学。
- 假道学:表面学习,实际不行动的学问。
- 兰摧玉折:比喻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或人的毁灭或丧失(如才华或美德)。
- 萧敷艾荣:形容表面装饰或虚假繁荣,没有内在价值。
四、诗句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真士夫”和“假道学”,强调了真实才能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有那些具备真才实学、能够对社会产生实质贡献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一种对知识和能力的尊重,以及对那些仅靠表象而非实质内容获取名声者的批判。此外,“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也表达了诗人对真诚与正直的推崇。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人中非常常见,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五、创作背景
《集峭篇 · 三二》可能创作于明代,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关注社会风气和个人修养的问题。陈继儒作为一位散文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对时弊的批判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唤起人们对真诚学识和正直人格的重视。
六、相关诗词比较
在明代文学中,许多作品都涉及到对真才实学的强调。《野望》中的王绩也有类似的思想表达。两者都在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价值观。尽管他们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真实和正直的高度重视。
七、现代影响与价值
《集峭篇 · 三二》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启示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仍应重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避免过分追求形式化的表面功夫。其次,它也鼓励人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要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或随波逐流。最后,这首诗也启发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真正符合内心的期望和社会的要求。
八、结语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陈继儒的这句诗都提醒我们要追求真实的知识和品格,而不是仅仅追求虚名或表面的光鲜。这种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