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七回中的一段,描述的是孙悟空在如来佛祖的八卦炉中成功逃脱后,被带回五指山下定住心猿,然后回到如来得证灵霄宫的故事。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孙悟空听到这些话后,暗笑说:“这如来真的很呆啊!我老孙一跳就能飞十万八千里。他的手掌虽然只有一尺见方,但我怎么跳得过去呢?”)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孙悟空对如来的轻视和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轻松逃脱。
  1. 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他急忙说道:“既然你这么说了,你能够做出决定吗?”)
  • 注释:这里的“做主张”指的是决定是否放走孙悟空。
  1. 佛祖道:“做得,做得!”(佛祖回答道:“可以,可以!”)
  • 注释:佛祖同意了孙悟空的要求,允许他逃脱。
  1. 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佛祖伸出右手,就像荷叶一样大。)
  • 注释:佛祖的手很大,足以容纳孙悟空。
  1.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孙悟空收起如意金箍棒,振作精神,一跃而起,站在佛祖的掌心中,说道:“我现在出去了!”)
  • 注释:孙悟空成功地从五指山逃脱。
  1. 你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当你开始行动时,突然看见了五根红色的柱子,它们撑着一股青色的气息。)
  • 注释:这是孙悟空逃脱时的标志性场景。
  1.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他说:“这里就是终点了。这次回去,有如来作证,我一定会在灵霄宫坐着的。”)
  • 注释:孙悟空相信自己会回到灵霄宫并占据那里的宝座。
  1.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他又停下来思考了一会儿,说:“让我留些标记,这样和如来交谈时会更方便。”)
  • 注释:孙悟空想要给佛祖留下的标记以便之后与他交流。
  1.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他从毫毛里拔出一根,吹了口气,变成一支墨水双头的毛笔,然后在中间的柱子上写下一行大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完后收回了毫毛。)
  • 注释:孙悟空用毫毛变出了一支笔,并在柱子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1. 却又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然后又在第一根柱子底下撒了一泡猴尿。)
  • 注释:孙悟空为了留下更明显的痕迹而撒尿在柱子下。
  1. 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他翻筋斗云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站在如来手中说:“我已经离开了,现在回来了。你让我把天宫让给我吧。”)
  • 注释:孙悟空告诉如来他已经回来,并向如来提出了要求。
  1.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如来骂道:“你这狡猾的猴头,竟然没有离开我的手!”)
  • 注释:如来责备孙悟空没有遵守诺言。
  1. 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孙悟空说:“你不知道。我到了天边,看到了五根红色柱子撑着一股青色气息。我在那里留了个记号,你敢和我一起去看看吗?”)
  • 注释:孙悟空向佛祖展示了自己留下的记号,并邀请佛祖一同见证。
  1. 如来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如来不需要亲自去看,只要你低下头看就行了。)
  • 注释:佛祖表示不需要亲自去观看,只需孙悟空低头查看即可。

整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自信,同时也反映了佛教文化中对神通广大的描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