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凝山紫归鸦倦,远路行人投旅店。渡头新雁宿眭沙,银河现。催更筹,孤村灯火光无焰。风袅炉烟清道院,蝴蝶梦中人不见。月移花影上栏杆,星光乱。漏声换,不觉深沉夜已半。
这泾河龙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径来皇宫门首。此时唐王正梦出宫门之外,步月花阴,忽然龙王变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太宗云:“你是何人?朕当救你。”龙王云:“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龙王欢喜,叩谢而去。
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但见那——
【诗句】
烟凝山紫归鸦倦,远路行人投旅店。渡头新雁宿眭沙,银河现。催更筹,孤村灯火光无焰。风袅炉烟清道院,蝴蝶梦中人不见。月移花影上栏杆,星光乱。漏声换,不觉深沉夜已半。
【译文】
烟霭凝聚了山峦的紫色,归来的乌鸦也感到疲倦;在遥远的旅途中,人们会去投宿旅馆。渡口上新来的大雁在眭沙宿营,银河显现出来。更夫催促着更鼓,但孤寂的村庄只有微弱的灯火闪烁;微风轻轻吹过,炉中的香烟在静谧的寺院里弥漫,仿佛进入了一个蝴蝶的梦境,但那里的人却不见了踪影。月光移动,花朵的影子映照在栏杆上,星光交错闪烁。时间的流逝声和漏壶的声音交替响起,不知不觉中夜已经过去了一半。
【注释】
- 烟凝山紫:指烟雾凝聚在山间,紫色显得特别浓厚。
- 归鸦倦:表示乌鸦因为长时间飞行而感到疲惫。
- 渡头新雁宿眭沙:指大雁在新近到达的河边停落,并选择眭沙作为栖息地。
- 银河现:银河在天空中出现。
- 催更筹:催促更夫敲击更鼓。
- 孤村灯火光无焰:形容偏远村庄里唯一的一点灯光也是微弱到几乎看不到。
- 风袅炉烟清道院:微风吹过带起炉中的香烟,使整个寺院都显得格外宁静。
- 蝴蝶梦中人不见:像蝴蝶一样的幻境中人已经不可见。
- 月移花影上栏杆:月亮移动时,花儿的影子也随着它移动,映照在栏杆上。
- 星光乱:星星的光点相互碰撞,形成一片混乱的景象。
- 漏声换:计时器的声音不断更换,表明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 不觉深沉夜已半:似乎没有察觉时间已经过去一半。
【赏析】
《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是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一个插曲。诗中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袁守诚与老龙王之间的一段奇遇。
诗的开头部分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烟霭笼罩的山峦、归巢的乌鸦、河边的新雁,还有天上明亮的银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背景。紧接着,诗人用“烟凝山紫归鸦倦”这一句,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诗人通过描述“孤村灯火光无焰”和“风袅炉烟清道院”,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蝴蝶梦中人不见”一句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让人不禁想象起那个神秘的地方。
诗的结尾部分,“不觉深沉夜已半”,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结束全诗。这样的收束既符合整首诗歌的风格,又使得故事在结束时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给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诗人成功地将一个简单的民间故事转化为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