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那和尚,九环杖有甚好处?”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叉合掌皈依,道声佛号,躬身上启道:“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说罢,怞身便走。唐王急着萧-扯住,欠身立于殿上,问曰:“你原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朕要买,就不要钱,敢是说朕心倚恃君位,强要你的物件?更无此理。朕照你原价奉偿,却不可推避。”菩萨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唐王见他这等勤恳甚喜,随命光禄寺大排素宴酬谢。菩萨又坚辞不受,畅然而去,依旧望都土地庙中隐避不题。

西游记 · 第十二回 ·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唐王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那和尚,九环杖有甚好处?”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译文

唐王在宝殿上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又问:”那位和尚,你手中的九环杖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吗?” 菩萨回答说:”我手中的这根锡杖是铜镶铁铸的九环形状,上面刻有九节仙藤,永不凋谢。它看起来很沉重,让人不喜欢看它的青骨头和消瘦的身躯。当我下山时,它会轻松地带着白云一同离去。我曾与五位祖先一起游览过天宫,也曾为寻找一位名叫罗卜的女子而深入地底。它不会沾染世俗的污垢,总是喜欢陪伴着我的师父去往玉山。”

注释

  • 唐王:唐朝皇帝李隆基。
  • 宝殿:指帝王的宫殿,这里特指皇帝所在的宫殿。
  • 九环杖:一种法器,具有九个环状部分,象征佛教中的九品莲花。
  • 铜镶铁造九连环:形容杖身装饰有九个环状部分,每个环都是由金属制成。
  • 九节仙藤永驻颜:描述杖身上刻有九节仙藤,寓意长寿和永恒。
  • 入手厌看青骨瘦:意味着看到杖身的青灰色骨头感到厌烦。
  • 下山轻带白云还:表示杖随人下山,如同携带着轻盈的白云。
  • 摩呵五祖:泛指禅宗五位祖师之一,即慧能。
  • 罗卜寻娘破地关: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古决绝词三首》中的“罗卜破地关”,这里可能是指一个传说故事或典故。
  • 玉山:指佛教中修行者的最终归宿之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玄奘法师得到一根九环杖的过程,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佛法的虔诚。诗中的菩萨不仅赞扬玄奘法师的德行和佛学修为,还强调了其内心的纯洁和对世俗的超然。此外,诗中也描绘了玄奘法师与菩萨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师徒之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歌通过对玄奘法师和菩萨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对修行者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公正和宗教教义的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