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梦罢了,又告诵他。他那些儿不会作弄人哩?就教你三桩儿造化低。”三藏回入里面道:“是那三桩?”行者道:“明日要你顶缸、受气、遭瘟。”八戒笑道:一桩儿也是难的,三桩儿却怎么耽得?”唐僧是个聪明的长老,便问:“徒弟啊,此三事如何讲?”

行者道:“也不消讲,等我先与你二件物。”

好大圣,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声“变!”变做一个红金漆匣儿,把白玉圭放在内盛着,道:“师父,你将此物捧在手中,到天晓时,穿上锦-袈裟,去正殿坐着念经,等我去看看他那城池。端的是个妖怪,就打杀他,也在此间立个功绩;假若不是,且休撞祸。”三藏道:“正是!正是!”行者道:“那太子不出城便罢,若真个应梦出城来,我定引他来见你。”三藏道:“见了我如何迎答?”行者道:“来到时,我先报知,你把那匣盖儿扯开些,等我变作二寸长的一个小和尚,钻在匣儿里,你连我捧在手中。那太子进了寺来,必然拜佛,你尽他怎的下拜,只是不睬他。他见你不动身,一定教拿你,你凭他拿下去,打也由他,绑也由他,杀也由他。”三藏道:“呀!他的军令大,真个杀了我,怎么好?”行者道:“没事,有我哩,若到那紧关处,我自然护你。他若问时,你说是东土钦差上西天拜佛取经进宝的和尚。他道有甚宝贝?你却把锦-袈裟对他说一遍,说道:‘此是三等宝贝,还有头一等、第二等的好物哩’。但问处,就说这匣内有一件宝贝,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共一千五百年过去未来之事,俱尽晓得,却把老孙放出来。我将那梦中话告诵那太子,他若肯信,就去拿了那妖魔,一则与他父王报仇,二来我们立个名节;他若不信,再将白玉圭拿与他看。只恐他年幼,还不认得哩。”三藏闻言大喜道:“徒弟啊,此计绝妙!但说这宝贝,一个叫做锦-袈裟,一个叫做白玉圭,你变的宝贝却叫做甚名?”行者道:“就叫做立帝货罢。”三藏依言记在心上。师徒们一夜那曾得睡。盼到天明,恨不得点头唤出扶桑日,喷气吹散满天星。

诗句解析

这首诗来自《西游记》的第三十七回,描述的是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三人在梦中遇见了一个自称是鬼王的人。鬼王向唐僧请求帮助,并提出了三桩要求:顶缸、受气和遭瘟。

  1. “做个梦罢了,又告诵他。”
  • “做”在这里有“制造”的意思。
  • “梦”表示这是一个梦境或幻境。
  • “罢了”意味着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 “又告诵”表示再次提及或讲述。
  1. “他那些儿不会作弄人哩?”
  • “他那些”指的是“那鬼王”。
  • “作弄人”是指戏弄他人,这里特指让唐僧承担三桩不好的事情。
  1. “就教你三桩儿造化低。”
  • “就教”表示被指示或要求。
  • “三桩儿”指的是前文提到的三桩任务。
  • “造化低”用来形容命运不佳,无法应对。
  1. “三藏回入里面道:‘是那三桩?’”
  • “回入里面”意味着回到内室。
  • “道”表示提出问题并询问答案。
  • “三桩”指的是前文提到的三桩任务。
  • “是那三桩?”是询问具体是什么任务。
  1. “行者道:“明日要你顶缸、受气、遭瘟。””
  • “明日”表示未来的某一天。
  • “要你顶缸、受气、遭瘟”指的是三桩任务。
  1. (此处未提供完整的诗句,但可以继续分析其他句子)
  • 接下来的部分描述了孙悟空如何准备应对这些任务。
  • 使用了“吹口仙气”、“拔了一根毫毛”、“变做一个红金漆匣儿”等动作来准备。
  • 还提到了将宝物作为应对的策略。

译文

在一个梦里,唐僧又被那鬼王召唤去做三件事:顶缸、受气、遭瘟。
唐僧问悟空这三桩任务是什么。
悟空说:“明日要你顶缸、受气、遭瘟。”
唐僧问怎么做才好。
孙悟空说:“明天我要你去面对三个挑战。”

孙悟空准备了一件宝物——一个红金漆匣子,里面放着白玉圭。他告诉唐僧这个宝物非常重要。
唐僧问这宝物有什么作用。
孙悟空回答:“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个非常珍贵的宝物,它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甚至包括五百年、一千年的历史。”
孙悟空告诉唐僧如果他遇到危险,应该把这个宝物拿出来,这样他就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唐僧听后非常高兴,感谢悟空的帮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孙悟空为保护唐僧而制定的应对策略,以及唐僧对这一策略的反应。通过这种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唐僧的谨慎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话也体现了《西游记》中常见的神话元素和幻想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