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八戒见大圣与妖精交战,他在山嘴上竖着钉钯,不来帮打,只管呆呆的看着。那妖精见行者棒重,满身解数,全无破绽,就把枪架住,捽开鼻子,要来卷他。行者知道他的勾当,双手把金箍棒横起来,往上一举,被妖精一鼻子卷住腰胯,不曾卷手。你看他两只手在妖精鼻头上丢花棒儿耍子。八戒见了,捶胸道:“咦!那妖怪晦气呀!卷我这夯的,连手都卷住了,不能得动,卷那们滑的,倒不卷手。他那两只手拿着棒,只消往鼻里一搠,那孔子里害疼流涕,怎能卷得他住?”行者原无此意,倒是八戒教了他。他就把棒幌一幌,小如鸡子,长有丈余,真个往他鼻孔里一搠。那妖精害怕,沙的一声,把鼻子扌卒放,被行者转手过来,一把挝住,用气力往前一拉,那妖精护疼,随着手举步跟来。八戒方才敢近,拿钉钯望妖精胯子上乱筑。行者道:“不好,不好!那钯齿儿尖,恐筑破皮,淌出血来,师父看见又说我们伤生,只调柄子来打罢。?闭娓龃糇泳兕俦罥瑣走一步,打一下,行者牵着鼻子,就似两个象奴,牵至坡下,只见三藏凝睛盼望,见他两个嚷嚷闹闹而来,即唤:“悟净,你看悟空牵的是什么?”沙僧见了笑道:“师父,大师兄把妖精揪着鼻子拉来,真爱杀人也!”三藏道:“善哉,善哉!那般大个妖精!那般长个鼻子!你且问他:他若喜喜欢欢送我等过山呵,饶了他,莫伤他性命。”沙僧急纵前迎着,高声叫道:“师父说:那怪果送师父过山,教不要伤他命哩。”那怪闻说,连忙跪下,口里呜呜的答应,原来被行者揪着鼻子,捏儾了,就如重伤风一般,叫道:“唐老爷,若肯饶命,即便抬轿相送。”行者道:“我师徒俱是善胜之人,依你言,且饶你命,快抬轿来。如再变卦,拿住决不再饶!”那怪得脱手,磕头而去。行者同八戒见唐僧,备言前事。八戒惭愧不胜,在坡前晾晒衣服,等候不题。
诗句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译文
- 悟空与妖怪激战中,八戒在山嘴上钉着耙,不参与战斗。
- 妖精用枪将悟空的金箍棒卷住,悟空却巧妙地用鼻子反击。
- 八戒见状,捶胸叹息,认为妖怪太滑而难以攻击。
- 悟空使用小棍子向妖精鼻孔一插,妖精害怕松开了鼻子。
- 八戒随后上前乱打,被悟空牵着鼻子拖至坡下。
- 唐僧看到二人争执,询问原因。
- 沙僧嘲笑八戒的行为,并告诉唐僧妖精愿意送他们过山。
- 妖精答应后,被孙悟空揪着鼻子拉走。
- 妖精哀求放过性命,并表示愿意提供轿子。
- 经过一番周旋,妖精被放走,并答应继续帮助唐僧。
注释
- 心神居舍魔归性:描述的是悟空与妖怪的激烈战斗。
- 木母同降怪体真:形容妖精与行者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一场精彩的对决。
- 大圣:指孙悟空。
- 妖精:指文中提到的怪物。
- 竖着钉钯:八戒未参与战斗。
- 卷:此处可能指的是抓住或抓住某物。
- 小如鸡子,长有丈余:描绘棍子的长度和形状。
- 扌卒放:放开的意思。
- 牙里害疼流涕:描述了妖精被棍子扎入鼻子时的疼痛反应。
- 菩萨:这里指观音菩萨。
- 善哉,善哉!:称赞妖精的态度。
- 那怪物:指文中的妖精。
- 抬轿相送:妖精主动提出帮忙运送唐僧过山。
赏析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七十六回的一部分,描写了孙悟空与妖怪之间的战斗以及后续的情节发展。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动作描述,展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特别是“心神居舍魔归性”一句,既表达了悟空与妖怪搏斗的艰难,也体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此外,诗中的一些细节如妖精的狡猾、悟空的机智以及对妖怪态度的转变等,都展现了作品深刻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