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遂与大圣、狮奴,踏云径至竹节山,只见那五方揭谛、六丁六甲、本山土地都来跪接。行者道:“汝等护礻右,可曾伤着我师?”众神道:“妖精着了恼睡了,更不曾动甚刑罚。”天尊道:“我那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孙大圣,你去他门首索战,引他出来,我好收之。”行者听言,果掣棒跳近洞口,高骂道:“泼妖精,还我人来也!泼妖精,还我人来也!”连叫了数声,那老妖睡着了,无人答应。行者性急起来,轮铁棒,往里打进,口中不住的喊骂。那老妖方才惊醒,心中大怒,爬起来,喝一声:“赶战!”摇摇头,便张口来衔。行者回头跳出。妖精赶到外边,骂道:“贼猴,那里走!”行者立在高崖上笑道:“你还敢这等大胆无礼!你死活也不知哩!这不是你老爷主公在此?”那妖精赶到崖前,早被天尊念声咒语,喝道:“元圣儿,我来了!”那妖认得是主人,不敢展挣,四只脚伏之于地,只是磕头。旁边跑过狮奴儿,一把挝住项毛,用拳着项上打彀百十,口里骂道:“你这畜生,如何偷走,教我受罪!”那狮兽合口无言,不敢摇动。狮奴儿打得手困,方才住了,即将锦韂安在他身上,天尊骑了,喝声教走。他就纵声驾起彩云,径转妙岩宫去。

诗句:
天尊遂与大圣、狮奴,踏云径至竹节山,只见那五方揭谛、六丁六甲、本山土地都来跪接。行者道:“汝等护礻右,可曾伤着我师?”众神道:“妖精着了恼睡了,更不曾动甚刑罚。”天尊道:“我那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孙大圣,你去他门首索战,引他出来,我好收之。”

译文:
天尊决定与孙悟空、狮子妖一同前往,他们乘云来到了竹节山。只见五行揭谛、六丁六甲和本山的土地都来迎接。孙悟空问道:“你们这些守护者,是否伤害了我的师傅?”神们回答:“这个妖精被激怒后睡着了,没有使用任何刑罚。”天尊说:“我的元圣儿也是一个修炼多年的真灵体。他大声一喊,可以直达三清和九幽之下,一般情况下不会伤害生灵。”孙悟空听后,果然拿起金箍棒跳到洞口高呼道:“妖怪,快给我人来!妖怪,快给我人来!”连声呼喊几声后,老妖精才醒来,心中大怒,爬起来喝斥道:“过来战斗!”然后摇头张开嘴准备咬人。孙悟空立刻转身逃跑,妖精在后面追赶并喊道:“贼猴,哪里走!”孙悟空站在高崖上笑道:“你竟然这样大胆无礼!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死!”妖精追到崖前,早被天尊念咒语召唤,叫道:“元圣儿,我来找你了!”妖精认出是他的主人,不敢反抗,四只脚趴在地上磕头。旁边跑过狮子妖,一把抓住他的项毛,用拳头打他百十下,嘴里骂道:“你这个畜生,怎么偷东西,让我受罪!”狮子妖合口无言,不敢动弹。狮子妖被打得筋疲力尽才停止,随即将锦衣披在身上,天尊骑上他,喝令前行。他便扬起彩云,直接返回妙岩宫。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与竹节山妖怪斗法的故事。诗中的天尊、孙悟空、狮子妖和妖怪都是佛教故事中的角色,通过他们的互动展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

诗的开头描述了天尊、孙悟空和狮子妖三人来到竹节山的场景,并通过孙悟空的话语引出接下来的战斗。孙悟空的呼唤和挑衅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动作,而妖怪的反应则体现了其被激怒的状态。

诗中的“天尊”和“孙悟空”是主要角色,分别代表了正义和力量。而“狮子妖”和“妖怪”则是对立面,代表了邪恶和恐惧。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对话,诗歌展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

诗的结尾部分描绘了战斗结束后的场景,天尊骑着狮子妖返回妙岩宫,结束了这场战斗。整个故事充满了紧张和激动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神秘和奇幻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与妖怪斗法的场景进行描写,展示了佛教故事中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同时也表达了佛教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