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孙大圣出了那九曲盘桓洞,跨祥云径转玉华州,但见那城头上各厢的土地神祗与城隍之神迎空拜接。行者道:“汝等怎么今夜才见?”城隍道:“小神等知大圣下降玉华州,因有贤王款留,故不敢见。今知王等遇怪,大圣降魔,特来叩接。”行者正在嗔怪处,又见金头揭谛、六甲六丁神将,押着一尊土地,跪在面前道:“大圣,吾等捉得这个地里鬼来也。”行者喝道:“汝等不在竹节山护我师父,却怎么嚷到这里?”丁甲神道:“大圣,那妖精自你逃时,复捉住卷帘大将,依然捆了。我等见他法力甚大,却将竹节山土地押解至此。他知那妖精的根由,乞大圣问他一问,便好处治,以救圣僧贤王之苦。”行者听言甚喜,那土地战兢兢叩头道:“那老妖前年下降竹节山。那九曲盘桓洞原是六狮之窝,那六个狮子,自得老妖至此,就都拜为祖翁。祖翁乃是个九头狮子,号为九灵元圣。若得他灭,须去到东极妙岩宫,请他主人公来,方可收伏。他人莫想擒也。”行者闻言,思忆半晌道:“东极妙岩宫,是太乙救苦天尊啊。他坐下正是个九头狮子。这等说——”便教:“揭谛、金甲,还同土地回去,暗中护礻右师父、师弟并州王父子。本处城隍守护城池,走出去来。”众神各各遵守去讫。
西游记 · 第九十一回 ·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却说孙大圣出了那九曲盘桓洞,跨祥云径转玉华州,但见那城头上各厢的土地神祗与城隍之神迎空拜接。行者道:“汝等怎么今夜才见?”城隍道:“小神等知大圣下降玉华州,因有贤王款留,故不敢见。今知王等遇怪,大圣降魔,特来叩接。”行者正在嗔怪处,又见金头揭谛、六甲六丁神将,押着一尊土地,跪在面前道:“大圣,吾等捉得这个地里鬼来也。”行者喝道:“汝等不在竹节山护我师父,却怎么嚷到这里?”丁甲神道:“大圣,那妖精自你逃时,复捉住卷帘大将,依然捆了。我等见他法力甚大,却将竹节山土地押解至此。他知那妖精的根由,乞大圣问他一问,便好处治,以救圣僧贤王之苦。”行者听言甚喜,那土地战兢兢叩头道:“那老妖前年下降竹节山。那九曲盘桓洞原是六狮之窝,那六个狮子,自得老妖至此,就都拜为祖翁。祖翁乃是个九头狮子,号为九灵元圣。若得他灭,须去到东极妙岩宫,请他主人公来,方可收伏。他人莫想擒也。”行者闻言,思忆半晌道:“东极妙岩宫,是太乙救苦天尊啊。他坐下正是个九头狮子。这等说——”便教:“揭谛、金甲,还同土地回去,暗中护礻右师父、师弟并州王父子。本处城隍守护城池,走出去来。”众神各各遵守去讫。诗句:
却说孙大圣出了那九曲盘桓洞,跨祥云径转玉华州。
译文:
孙悟空离开了九曲盘桓洞,乘坐祥云飞到了玉华州。
注释:
九曲盘桓洞: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九寨沟县内,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以其壮丽的瀑布群闻名。
玉华州: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北边,是古代的一个州城,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赏析:
此诗描绘了孙悟空离开他的修行之地九曲盘桓洞,前往玉华州的旅程。通过“跨祥云”这一动作,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神通能力。同时,“径转玉华州”表明了他即将进入一个新地方,即玉华州。
诗句中的“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可能是另一部分的诗句,表达了与前面诗句不同的主题或情节。这部分诗句中可能包含了师徒之间的某种经历或冲突,以及对九头狮子的提及,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西游记》中的复杂情节和丰富的角色关系。
在《西游记》中,九头狮子不仅是一只具有强大法力的生物,还象征着权力、智慧和力量的结合。九头狮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故事中,其出现往往与关键事件或高潮有关。例如,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头狮子,在东极妙岩宫被偷喝轮回琼液的狮奴所控制,成为妖王,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伏笔。
九头狮子也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思想。作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它在故事中多次显现慈悲之心,如在得知狮奴偷喝轮回琼液后,主动下界解救众生。这种慈悲不仅体现在九头狮子身上,还体现在其他佛教神话人物中,如观音菩萨的金毛犼等。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孙悟空的行动和对九头狮子的描述,展现了《西游记》中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描绘了孙悟空的强大能力,还通过对九头狮子的形象塑造,传达了佛教中的慈悲理念和对生命多样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