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圣径至正南方那座山上寻找。原来那妖邪败了阵,到此山,钻入窝中,将门儿使石块挡塞,虚怯怯藏隐不出。行者寻一会不见动静,心甚焦恼,捻着诀,念动真言,唤出那山中土地山神审问。少时,二神至了,叫头道:“不知不知,知当远接。万望恕罪!”行者道:“我且不打你,我问你:这山叫做什么名字?此处有多少妖精?从实说来,饶你罪过。”二神告道:“大圣,此山唤做毛颖山,山中只有三处兔穴。亘古至今没甚妖精,乃五环之福地也。大圣要寻妖精,还是西天路上去有。”行者道:“老孙到了西天天竺国,那国王有个公主被个妖精摄去,抛在荒野,他就变做公主模样,戏哄国王,结彩楼,抛绣球,欲招驸马。我保唐僧至其楼下,被他有心打着唐僧,欲为配偶,诱取元阳。是我识破,就于宫中现身捉获。他就脱了人衣、首饰,使一条短棍,唤名捣药杵,与我斗了半日,他就化清风而去。被老孙赶至西天门,又斗有十数合,他料不能胜,复化金光,逃至此处,如何不见?”
诗句:
原来那妖邪败了阵,到此山,钻入窝中,将门儿使石块挡塞,虚怯怯藏隐不出。
行者寻一会不见动静,心甚焦恼,捻着诀,念动真言,唤出那山中土地山神审问。
少时,二神至了,叫头道:“不知不知,知当远接。万望恕罪!”
行者道:“我且不打你,我问你:这山叫做什么名字?此处有多少妖精?从实说来,饶你罪过。”
二神告道:“大圣,此山唤做毛颖山,山中只有三处兔穴。亘古至今没甚妖精,乃五环之福地也。大圣要寻妖精,还是西天路上去有。”
行者道:“老孙到了西天天竺国,那国王有个公主被个妖精摄去,抛在荒野,他就变做公主模样,戏哄国王,结彩楼,抛绣球,欲招驸马。我保唐僧至其楼下,被他有心打着唐僧,欲为配偶,诱取元阳。是我识破,就于宫中现身捉获。他就脱了人衣、首饰,使一条短棍,唤名捣药杵,与我斗了半日,他就化清风而去。被老孙赶至西天门,又斗有十数合,他料不能胜,复化金光,逃至此处,如何不见?”
译文:
孙悟空径直前往正南方一座山上寻找。原来那妖怪战败后,逃到这座山里,钻进洞中,把洞口用石头堵住,偷偷藏起来。孙悟空找他找了很长时间也没见动静,心里非常焦急,掐指念咒,呼唤山中的土地和山神来审问。不一会儿,两位神祇来了,头也不抬地说:“不知道不知道,知道的话应该远远打招呼。请宽恕我的无礼!”孙悟空说:“我暂且不怪罪你,我问你们: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山里面有多少妖精?请老老实实告诉我,我可以饶你们的罪。”两位神祇报告道:“大圣,这山叫作毛颖山,山中只有三个兔洞。从古至今也没有多少妖精出现,这里是五环福地。如果您想找妖精,还是在西天路上去找吧。”孙悟空说:“老孙到了西天的天竺国,那国王有一个公主被一个妖精掳走,扔到荒野上,他就变成公主的样子,骗国王修建彩楼、抛绣球招亲。我保护唐僧到彩楼下面,他故意打中唐僧,想要成为他的配偶,骗取阳气。我识破了他的诡计,就现出原形将他抓住。他脱掉衣服和首饰以后,拿起一根棍子,名叫捣药杵,和我打了半日,他就化作一阵清风逃走了。我追到西天门口,和他打斗了十几回合,他估计自己打不过我,又化作一道金光逃走了,现在怎么找不到他?”
注释:
- 孙悟空: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是一只拥有七十二般变化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 正南方:古代方位观念中的南边,这里特指孙悟空要找的目标方向。
- 毛颖山:一个地名,位于《西游记》故事背景中的一个虚构山脉。
- 妖邪:小说中对各种妖魔的统称,这里特指被孙悟空所追捕的妖怪。
- 公主:中国古代皇室成员的一种称呼,通常指皇帝的女儿。这里特指天竺国王的女儿。
- 五环之福地:佛教术语,指的是某个地方由于有五位菩萨居住而变得非常吉祥的地方。
- 西天路:佛教中通往极乐世界(即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是修行者必须经历的道路。
- 捣药杵:一种用于捣药的工具,在这里代表妖怪使用的兵器。
- 彩楼:《西游记》中的建筑,常出现在故事中以吸引男子作为驸马的情节。
- 元阳:道教概念中的“元气”,与生命力或生命力有关的概念。
- 西天门:佛教中通向西方极乐世界的大门,是佛教徒必须经过的关口。
赏析:
《西游记》是一部富有象征意义和深刻内涵的古典文学作品。孙悟空在寻找妖怪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敢值得称赞。他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神通广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正义感和责任心。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入探索和对于道德价值的强调。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启示,如正义必胜、智慧战胜邪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