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兵攒拥扛抬,须臾间拿到城里,径自解上黄堂报道:“老爷,民快人等,捕获强盗来了。”那刺史端坐堂上,赏劳了民快,捡看了贼赃,当叫寇家领去。却将三藏等提近厅前,问道:“你这起和尚,口称是东土远来,向西天拜佛,却原来是些设法翙看门路,打家劫舍之贼!”三藏道:“大人容告:贫僧实不是贼,决不敢假,随身现有通关文牒可照。只因寇员外家斋我等半月,情意深重,我等路遇强盗,夺转打劫寇家的财物,因送还寇家报恩,不期民快人等捉获,以为是贼,实不是贼。望大人详察。”刺史道:“你这厮见官兵捕获,却巧言报恩。既是路遇强盗,何不连他捉来,报官报恩?如何只是你四众!你看!寇梁递得失状,坐名告你,你还敢展挣?”三藏闻言,一似大海烹舟,魂飞魄丧,叫:“悟空,你何不上来折辨!”行者道:“有赃是实,折辨何为!”刺史道:“正是啊!赃证现存,还敢抵赖?”叫手下:“拿脑箍来,把这秃贼的光头箍他一箍,然后再打!”行者慌了,心中暗想道:“虽是我师父该有此难,还不可教他十分受苦。”他见那皂隶们收拾索子结脑箍,即便开口道:“大人且莫箍那个和尚。昨夜打劫寇家,点火的也是我,持刀的也是我,劫财的也是我,杀人的也是我。我是个贼头,要打只打我,与他们无干,但只不放我便是。”刺史闻言就教:“先箍起这个来。”皂隶们齐来上手,把行者套上脑箍,收紧了一勒,扢扑的把索子断了。又结又箍,又扢扑的断了。一连箍了三四次,他的头皮,皱也不曾皱一些儿。却又换索子再结时,只听得有人来报道:“老爷,都下陈少保爷爷到了,请老爷出郭迎接。”那刺史即命刑房吏:“把贼收监,好生看辖,待我接过上司,再行拷问。”刑房吏遂将唐僧四众,推进监门。八戒、沙僧将自己行李担进随身。
诗句
众官兵攒拥扛抬,须臾间拿到城里,径自解上黄堂报道:“老爷,民快人等,捕获强盗来了。”
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一群士兵快速行动,成功地捉拿了城内的罪犯,并将他们送到了衙门。”黄堂”指的是古代官府中处理案件的地方。
译文
原文: “众官兵攒拥扛抬,须臾间拿到城里,径自解上黄堂报道:‘老爷,民快人等,捕获强盗来了。’”
译文: “众多官兵迅速聚集并抬起了罪犯,很快便将他们带至城中,直接将其带到官府报讯道:‘大人,民快们已经捕获了盗贼。’”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官员们对抓捕犯罪者的高效与迅速,同时也反映了朝廷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视。诗中的“众官兵攒拥扛抬”描绘了士兵们迅速行动的场面,而“须臾间拿到城里”强调了抓捕过程的迅速和及时。此外,通过向官员报告“民快人等,捕获强盗来了”,展示了官府在社会治安维护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态度。
逐句释义
- 众官兵攒拥扛抬,须臾间拿到城里,径自解上黄堂报道:“老爷,民快人等,捕获强盗来了。”
- “众官兵攒拥扛抬”形象地描述了士兵们迅速行动的情景。
- “须臾间拿到城里”表明了抓捕行动的速度之快。
- “径自解上黄堂报道”显示了官方对此事的重视和迅速的处理。
- ”‘老爷,民快人等,捕获强盗来了。’” 是向官府报告情况的正式用语。
- 那刺史端坐堂上,赏劳了民快,捡看了贼赃,当叫寇家领去。
- “端坐堂上”描绘了刺史在官府中的位置和威严。
- “赏劳了民快”说明刺史对抓捕工作给予了奖励。
- “捡看了贼赃”表示刺史审查了盗贼携带的财物。
- “当叫寇家领去”意味着官府会将这些财物归还给被盗的寇员外。
- 却将三藏等提近厅前,问道:“你这起和尚,口称是东土远来,向西天拜佛,却原来是些设法翙看门路,打家劫舍之贼!”
- “却将三藏等提近厅前”描述了刺史将僧人带到官府前的行为。
- “口称是东土远来,向西天拜佛”揭示了唐僧等人的宗教身份和目的。
- “却原来是些设法翙看门路,打家劫舍之贼”则是对唐僧等行为的直接指责,认为他们是强盗。
- 三藏道:“大人容告:贫僧实不是贼,决不敢假,随身现有通关文牒可照。只因寇员外家斋我等半月,情意深重,我等路遇强盗,夺转打劫寇家的财物,因送还寇家报恩,不期民快人等捉获,以为是贼,实不是贼。”
- “三藏道”引出了唐僧的解释。
- “容告”表示请求宽恕或解释。
- “贫僧实不是贼”是唐僧的辩解,否认了自己的盗贼身份。
- “决不敢假”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白。
- “随身现有通关文牒可照”提供了证明自己身份的官方文件。
- “只因寇员外家斋我等半月”解释了他与寇员外的交往。
- “情意深重”表达了他对寇员外深厚的友情。
- “路遇强盗”说明了他遇到强盗的情况。
- “夺转打劫寇家的财物,因送还寇家报恩”阐述了他的真实动机和行动。
- 刺史闻言,一似大海烹舟,魂飞魄丧,叫:“悟空,你何不上来折辨!”
- “刺史闻言”描述了刺史听到唐僧的话后的反应。
- “一似大海烹舟”形容刺史的心情如同被大海吞没一般。
- “魂飞魄丧”形象地描绘了刺史的震惊和恐惧。
- “叫:“悟空,你何不上来折辨!””是刺史的责问,要求孙悟空为自己辩护。
- 行者道:“有赃是实,折辨何为!”
- “行者道:“有赃是实,折辨何为!””是孙悟空的回答,他认为赃物的存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 刺史道:“正是啊!赃证现存,还敢抵赖?”叫手下:“拿脑箍来,把这秃贼的光头箍他一箍,然后再打!”
- “刺史道:’正是啊!赃证现存,还敢抵赖?’” 刺史再次强调了证据的存在。
- “赃证现存”再次确认了赃物的确凿性。
- “还敢抵赖?”是对孙悟空抵赖行为的质疑。
- “叫他手下:”拿脑箍来,把这秃贼的光头箍他一箍,然后再打”” 这是刺史的命令,要求对孙悟空进行惩罚。
- 行者慌了,心中暗想道:“虽是我师父该有此难,还不可教他十分受苦。”
- “行者慌了” 描述了孙悟空听到命令后的紧张状态。
- “心中暗想道” 显示了孙悟空的思考过程。
- “虽是我师父该有此难,还不可教他十分受苦” 表达了对师父的担忧和对自己行为的反省。
- 他见那皂隶们收拾索子结脑箍,即便开口道:“大人且莫箍那个和尚。昨夜打劫寇家,点火的也是我,持刀的也是我,劫财的也是我,杀人的也是我。我是个贼头,要打只打我,与他们无干,但只不放我便是。”
- “他见那皂隶们收拾索子结脑箍” 描述了孙悟空看到皂隶们准备对其他和尚施暴的情景。
- “即刻开口道:“大人且莫箍那个和尚。”” 孙悟空阻止了其他人对其他人的惩罚。
- “昨夜打劫寇家,点火的也是我,持刀的也是我,劫财的也是我,杀人的也是我” 列举了他参与抢劫的事实。
- “我是个贼头,要打只打我,与他们无干” 表明他认为只有他应该受到惩罚,其他人不应该受到影响。
- “但只不放我便是” 是孙悟空的请求,希望不被牵连或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