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一一听之,却早五更初点。他就飞入寇家,只见那堂屋里已停着棺材,材头边点着灯,摆列着香烛花果,妈妈在旁啼哭;又见他两个儿子也来拜哭,两个媳妇拿两盏饭儿供献。行者就钉在他材头上,咳嗽了一声,唬得那两个媳妇查手舞脚的往外跑,寇梁兄弟伏在地下不敢动,只叫:“爹爹!惸!惸!惸!”那妈妈子胆大,把材头扑了一把道:“老员外,你活了?”行者学着那员外的声音道:“我不曾活。”两个儿子一发慌了,不住的叩头垂泪,只叫:“爹爹!惸!惸!惸!”妈妈子硬着胆又问道:“员外,你不曾活,如何说话?”行者道:“我是阎王差鬼使押将来家与你们讲话的。”说道:“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那妈妈子听见叫他小名,慌得跪倒磕头道:“好老儿啊!这等大年纪还叫我的小名儿!我那些枉口诳舌,害什么无辜?”行者喝道:“那里有个什么唐僧点着火,八戒叫杀人,沙僧劫出金银去,行者打死你父亲?只因你诳言,把那好人受难。那唐朝四位老师,路遇强徒,夺将财物,送来谢我,是何等好意!你却假捻失状,着儿子们首官,官府又未细审,又如今把他们监禁,那狱神、土地、城隍俱慌了,坐立不宁,报与阎王。阎王转差鬼使押解我来家,教你们趁早解放他去;不然,教我在家搅闹一月,将合门老幼并鸡狗之类,一个也不存留!”寇梁兄弟又磕头哀告道:“爹爹请回,切莫伤残老幼,待天明就去本府投递解状,愿认招回,只求存殁均安也。”行者听了即叫:“烧纸,我去呀!”他一家儿都来烧纸。
【诗句】
行者一一听之,却早五更初点。他就飞入寇家,只见那堂屋里已停着棺材,材头边点着灯,摆列着香烛花果,妈妈在旁啼哭;又见他两个儿子也来拜哭,两个媳妇拿两盏饭儿供献。
【译文】
孙悟空仔细聆听后,发现天色已近黎明。他立刻化作一只鸟飞入寇家的宅院中。他看到的是:寇家的大厅里已经停放着一口棺材,棺材周围点亮了灯光,摆放着香、蜡烛和花果,母亲在一旁哭泣;同时,他还看到两个儿子前来哭拜,而两个媳妇则端来了两碗饭。
【注释及赏析】
本句中的“行者一一听之”表达了孙悟空细致地倾听并理解了寇家人的哀嚎与诉说。接着,“却早五更初点”说明时间接近黎明时,暗示了故事背景的时间设定。“他就飞入寇家”描绘了孙悟空迅速进入寇家的行动。“只见那堂屋里已停着棺材”描写了场景的细节,突出了悲剧气氛。“材料边点着灯”可能指的是棺材旁的照明设施,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摆列着香烛花果”展示了寇家人对亡者的尊敬和哀思。“妈妈在旁啼哭”直接展现了母亲悲痛的情感状态。最后,“两个儿子也来拜哭,两个媳妇拿两盏饭儿供献”进一步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诗句】
他又听得妈妈子道:“好老儿啊!这等大年纪还叫我的小名儿!”
【译文】
他又听见妈妈子说:“好心的老爷爷啊!这么大的岁数还让我叫他小名呢!”
【注释及赏析】
这句中的“他又听得妈妈子道”指的是孙悟空再次听到了妈妈子的说话声音,“又叫我小名儿”则是妈妈子称呼自己的孙子的方式,显示出母子间的亲昵和年幼的孩子。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温馨但同时也夹杂着悲哀的氛围。
【诗句】
行者学着那员外的声音道:“我不曾活。”两个儿子一发慌了,不住的叩头垂泪,只叫:“爹爹!惸!惸!惸!”
【译文】
孙悟空模仿那个官员的口吻说道:“我没死。”两个儿子听后更加慌张,不断地磕头哭泣,不停地叫着:“爹爹!惸!惸!惸!”
【注释及赏析】
这里描述的是寇家人听到孙悟空的话后的反应,他们因为孙悟空自称未死而感到震惊和不安。这种紧张和恐惧的情绪通过孩子们的磕头和哭泣表达出来,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诗句】
妈妈子硬着胆又问道:“员外,你不曾活,如何说话?”
【译文】
妈妈子尽管很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问道:“员外大人,您并没有真的活着,怎么还会说话呢?”
【注释及赏析】
这句中的“妈妈子硬着胆又问道”显示了妈妈子虽然害怕但又试图确认事实的复杂心理状态。通过提问,她希望验证孙悟空的话是否属实,反映了她对未知的恐惧。“员外”一词可能是指那位被孙悟空称为“员外的官员”,增加了情节的深度和层次感。
【诗句】
行者道:“我是阎王差鬼使押将来家与你们讲话的。”说道:“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
【译文】
孙悟空解释说他是阎王派来的鬼魂,来到寇家是为了与他们交谈。他指责张氏(可能指寇家的媳妇之一)谎话连篇,陷害无辜之人。
【注释及赏析】
这句话揭示了孙悟空揭露真相的目的。通过指责张氏的谎言,孙悟空试图为寇家人的行为提供正义的解释。同时,这也体现了孙悟空在维护正义时的坚定和果敢。
【诗句】
那妈妈子听见叫他小名,慌得跪倒磕头道:“好老儿啊!这等大年纪还叫我的小名儿!”
【译文】
当妈妈子听到孙悟空叫她的小名时,她非常慌张,跪倒在地不断磕头道歉。
【注释及赏析】
这一部分描述了妈妈子在听到孙悟空称呼自己的名字后表现出的极度惊讶和恐慌。通过这样的动作和语言,可以感受到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