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霜

释名亦名铅白霜。是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放醋坛中密封而成,经久即成霜。

李明珍介绍的铅霜制法:把铅打成钱,用绳穿线成串。另以瓦盆装生醋,在离醋三寸的上方,将中横挂盆中,然后用另一个瓦盆盖好,放在阴暗处等假生霜。刷下生出的霜以后,仍照样盖好瓦盆,待取新霜。

气味

甘、酸、冷、无毒。

主治

小儿惊热(心肺积热,夜卧多惊)。用铅霜、牛黄各半分,铁粉一分,研匀。每服四分之一钱,竹沥汁送下。

惊风疾(喉闭,牙紧)。用铅霜四分之一钱,加蟾蜍少计,为末。以乌梅肉蘸药揩在牙龈上;同时,把通关药吹进口里里。过一阵,喉牙就松开了。

消渴烦热。用铅霜、枯白矾等分,研细,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棉花包裹一料丸药放在口里,含化后,咽下药汁。又方:铅霜一两,根黄、硝石各一两,研末,每次用一钱,冷水送下。

本草纲目 - 金部 - 铅霜

释名亦名铅白霜。是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放醋坛中密封而成,经久即成霜。

  • 释名:铅霜的别称是“铅白霜”。这是因为铅和水银按照1:15的比例混合后经过炼制制成铅霜,并被放置在醋坛中密封保存,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后就会形成霜状物质。
  • 解释:铅和水银的比例为1:15,意味着每1份铅需要与15份水银混合。这种比例是为了确保铅和水银能够充分反应,从而炼出铅霜。
  • 注释:这里的“铅”指的是金属铅,“水银”是指金属汞。

李明珍介绍的铅霜制法:把铅打成钱,用绳穿线成串。另以瓦盆装生醋,在离醋三寸的上方,将中横挂盆中,然后用另一个瓦盆盖好,放在阴暗处等假生霜。刷下生出的霜以后,仍照样盖好瓦盆,待取新霜。

  • 李明珍:这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名字。
  • 解释:李时珍描述了一种传统方法来制作铅霜,即将金属铅打成小片(称为“钱”),然后用细绳穿成一串。接着,使用瓦盆来储存生醋。在瓦盆上方约三寸的地方放置一个盛有生醋的容器,并将其中的一部分醋倒入另一个瓦盆中,这样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铅霜在一定时间内自然形成。
  • 注释:这里的“铅”指的是金属铅,“钱”是一种形状像铜钱的小片金属。
  • 赏析:这种方法体现了古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术。

气味

  • 气味:甘、酸、冷、无毒。
  • 解释:铅霜具有甘甜和略带酸性的味道,同时具有寒冷的感觉,而且它是无毒的。
  • 注释:这里的“气”指的是味觉感受,而“味”是指味道,“甘”、“酸”、“冷”、“无毒”分别描述了味道的特点和性质。
  • 赏析:铅霜的味道描述有助于理解其在中医中作为药物使用时可能引起的感觉体验,以及如何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

主治

小儿惊热(心肺积热,夜卧多惊)。用铅霜、牛黄各半分,铁粉一分,研匀。每服四分之一钱,竹沥汁送下。

  • 小儿惊热:指小儿因为心脏或肺部的热量积聚而导致的夜间频繁惊醒的情况。
  • 治则:采用中药铅霜、牛黄和铁粉的混合物进行治疗。
  • 用法与剂量:铅霜、牛黄和铁粉按1:1:0.5的比例混合,每次服用量为四分之一钱(即大约0.2克),使用竹沥汁作为送服剂。
  • 效果:这种配方旨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缓解小儿因心肺积热导致的惊热症状。

惊风疾(喉闭,牙紧)。用铅霜四分之一钱,加蟾蜍少计,为末。以乌梅肉蘸药揩在牙龈上;同时,把通关药吹进口里里。过一阵,喉牙就松开了。

  • 惊风疾:指儿童突然发生抽搐、痉挛等症状的疾病。
  • 治则:使用含铅霜和蟾蜍的中药混合物进行内服和外敷。
  • 用法与剂量:铅霜和蟾蜍按1:0.5的比例混合,每次服用量为四分之一钱(约0.2克),外敷时使用乌梅肉蘸取药膏涂于牙龈上,并使用通关药(可能指一种特殊药物)吹入患儿口中让其进入口腔内部。
  • 效果:这种组合旨在清热祛风,缓解惊风导致的喉部紧闭和牙床紧锁的症状。

消渴烦热。用铅霜、枯白矾等分,研细,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棉花包裹一料丸药放在口里,含化后,咽下药汁。又方:铅霜一两,根黄、硝石各一两,研末,每次用一钱,冷水送下。

  • 消渴烦热:指由于身体内部水分代谢失衡导致的口渴、口干等症状。
  • 治则:采用含铅霜和枯白矾的中药混合物进行治疗。
  • 用法与剂量:铅霜和枯白矾按等分比例混合,每次服用量为一钱(约6克),使用冷水送服。
  • 效果:这种组合旨在滋阴降火,润燥生津,适用于治疗因阴虚火旺导致的消渴、烦热症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