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便血。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一切下血。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折伤、堕坠、瘀血在腹。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三服可愈。

牙齿疼痛。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胞衣不下。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本诗出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中涉及到大豆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和注释,以及相应的赏析。

  1. 男子便血,用黑豆一升,炒焦,研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效。
    【译文】:男子出现便血的情况,可以用一升黑豆炒至焦黄,研磨成细末,用热酒淋洗后服用,并去除豆子后饮用,效果显著。
    【注释】:便血,是指排便时血液随粪便排出的现象。这里提到的“便血”可能是描述大便中带血的情况。黑豆被用来作为药物,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2. 一切下血,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译文】:所有下血的情况,可以将黑豆微量浸泡在皂角汤中,炒熟后去皮,研磨成粉末,加入炼制过的猪油混合均匀成为丸子(大小如同梧子),每次服用三十九丸,用陈米汤送服。
    【注释】:下血通常指的是出血性疾病,如痔疮、肠息肉等引起的出血。黑豆在这里被用作止血的药材,通过与猪油的结合制成药丸来帮助治疗。

  3. 折伤、堕坠、瘀血在腹,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三服可愈。
    【译文】:当出现骨折、坠落或者腹部有瘀血时,可以使用五升大豆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性服用。连续服用三次可以痊愈。
    【注释】:这里的“折伤”、“堕坠”、“瘀血在腹”分别指不同的伤害或疾病状态,大豆被用来制作药水用于急救。

  4. 牙齿疼痛,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译文】:如果牙齿疼痛,可以用黑豆煮酒,反复漱口。
    【注释】:在中医中,黑豆被认为具有补肾益精、活血通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此处提到用黑豆煮酒漱口可能有助于缓解牙痛。

  5. 胞衣不下,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译文】:如果孕妇胎衣不下,可以使用半升大豆和三升醇酒混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的液体,分三次服用。
    【注释】:胞衣不下是怀孕后期的一种情况,胎儿出生前胎膜未完全剥离,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促进胎膜自然脱落。

  6. 大豆皮: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译文】:大豆壳生用时可以治疗痘疮引起的眼白浮肿和眼睛发红;将大豆壳嚼碎后敷在小儿尿渍引起的疮疡上。
    【注释】:大豆皮主要用于外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皮肤病和外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