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豆蘖。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用在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前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水病肿满、喘急、大小便涩。用大豆黄卷(醋炒)、大黄(炒),等分为末,以葱桔皮汤冲服二凶,黎明时在小便通畅,即为有效。
附方大豆黄卷是大豆的干燥发芽种子。种皮多裂开,黑棕色,有时脱落,露出两片子叶。胚根细长,伸出种皮外。功能为发表、利湿、清热。
诗句:本草纲目 · 谷部 · 大豆黄卷
译文:本草纲目中,谷部记载了大豆黄卷的相关信息。
关键词注释:
- 本草纲目:古代中国医学著作之一,由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是一部集古代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医书。
- 谷部:古代中国药典中的分类之一,主要收录谷物类药材。
- 大豆黄卷:指大豆干燥发芽后产生的种子,具有发表、利湿、清热等功效。
赏析: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大豆黄卷的部分。大豆黄卷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在治疗头风湿痹方面,它能够缓解筋挛膝痛、胃中积热等症状。在治疗水病肿满、喘急、大小便涩等问题时,大豆黄卷与大黄等配伍,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附方中提到的大豆黄卷还具有发表、利湿、清热等功效,可以用于感冒发热等病症的治疗。总的来说,大豆黄卷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