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气味

甘、大温、无毒。

主治

老人烦渴。用大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饧二合,渴即取饮。

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脐)。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毒疮,火烧伤。治方同上。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饴糖”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饴糖的性质、主治和使用方法。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翻译:

### 本草纲目·谷部·饴糖    
#### 释名    
饴糖,也称为饧糖,其气味甘、大温、无毒。    
    
#### 主治    
饴糖具有多种功效,尤其对于老人烦渴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具体方法为:使用大麦(小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然后加入二合赤饧(一种红色甜味剂),当口渴时即取饮。    
    
#### 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脐)    
用饴糖涂搽治疗,如果饴糖已经干结,可以将其烧成灰后涂在患处。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因热毒引起的鱼脐疔疮,效果显著。    
    
#### 毒疮,火烧伤    
对于毒疮和火烧伤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即使用饴糖进行治疗。这是因为饴糖具有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具体做法与治疗鱼脐疔疮的方法类似。    

注释

  1. 饴糖:一种常见的甜味剂,由麦芽糖制成,味道甘甜,性质大温,无毒。
  2. 释名:解释饴糖的名字和性质。
  3. 气味:饴糖的气味为甘味。
  4. 主治:列出饴糖的主要用途和适应症,包括用于治疗老人烦渴、鱼脐疔疮和毒疮等。
  5. 鱼脐疔疮:描述一种疮病的形状和治疗方法,即用饴糖涂搽。
  6. 毒疮,火烧伤:说明饴糖也可以用于治疗毒疮和火烧伤,与上文相同的治疗方法。

赏析

《本草纲目》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它详细记载了各种药材的性质、功效和应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饴糖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它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对饴糖的描述,也可以感受到古代医学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