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咸、冷利、无毒。
主治
汤火伤。用酱涂。
中砒毒。用酱调水服。
妊娠下血。有微不足道酱二升,去汁,取豆,炒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妊娠尿血。用豆酱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黄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疬疡。用酱清调石硫磺细末,每日涂搽。
译文
《本草纲目》中,谷部提到:“酱,味咸、性冷利无毒。主治汤火伤用酱涂,中砒毒用酱调水服,妊娠下血可用豆酱一两,去汁炒过研为末,每日一匙酒送下三次,妊娠尿血可用豆酱二碗熬干,加生地黄二两,研为末,每日二钱米汤送下,疬疡用酱清调石硫磺细末,每日涂抹。”
注释
- 气味:味道咸,性冷利,无毒。
- 主治:用于治疗汤火伤害。使用酱涂抹受伤部位。
- 中砒毒:中了砒霜中毒,可以使用酱来调和水服用。
- 妊娠下血:孕妇出现轻微出血情况,可以用适量的酱(大约半升)煮成浓汁去掉豆渣,取其豆粉炒至微黄色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用酒送下,一天服用三次。
- 妊娠尿血:孕妇出现尿血,可以用一大碗豆酱熬干,加入二两大生地黄,研磨成粉末,每服用二钱(约五克),用米汤送下。
- 疬疡:疮疖等皮肤疾病,可以用用酱和石硫磺混合制成糊状物,每天涂抹在患处。
赏析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酱”的应用描述。从诗中可以看出,古代医学中对于不同病症有特定的用药方案。如汤火伤和砒毒中毒,古人通过食用某些食品或药物进行紧急救治。在现代医学看来,这些方法可能缺乏科学依据,但它们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和药物作用的理解。
诗中提到的“豆酱”、“生地黄”和“石硫磺”等成分,都是古代常用的中药材。例如,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而石硫磺则被用来杀虫止痒。这些成分在今天仍然在一些传统医学中被使用。
《本草纲目》中的这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古代医疗知识的方式,尽管它们可能与现代医学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