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白姜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头晕吐逆。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有效。

水泻。用干姜(炮)研为末,稀饭送服二钱即愈。

血痢。用士姜烧存性,放冷,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极效。

脾寒疟疾。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方:干姜炒黑为末临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三钱。

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禁食葱面油腥。有特效。

干姜的释名是白姜,气味辛、温、无毒,主治脾胃虚冷,吃不下饭等病症

干姜,在《本草纲目》中被描述为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药材。其释名“白姜”不仅揭示了其颜色特征,也隐含了其在中医中的重要地位。干姜的气味为“辛、温、无毒”,这为其药性提供了基础解释。在中医理论中,辛味能散寒解表,温性则有助于驱寒暖胃,而无毒则意味着较为安全,适合长期使用。

干姜的主治功效包括治疗脾胃虚冷导致的食欲不振,以及头晕吐逆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而干姜通过温中散寒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此外,干姜还被用于治疗水泻和血痢,显示出其在调节消化系统方面的广泛应用。对于脾寒疟疾,干姜与高良姜等药物配伍,通过炮制后服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干姜的炮制过程对其药用价值至关重要。根据《神农本草经》,干姜需要经过炮制才能使用,这一过程称为“炒黑为末临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三钱”。这种炮制方法不仅提高了干姜的安全性,还增强了其疗效。

干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在《本草纲目》中被详细记载并赋予了丰富的医疗价值。从治疗脾胃虚冷到疟疾,再到咳嗽上气等病症,干姜的应用范围广泛,体现了中医对自然界物质的深刻理解和利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