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秋高月正中,白莲浮出海龙宫。
地临玄圃三山近,潮与银河一水通。
白玉杯盛仙掌露,黄金花散木犀风。
等闲飞步天坛上,直欲凭凌万丈虹。

【解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全诗以“玩月”为题,描写了秋夜赏月时所见到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高远的人生理想。首联写景;颔联写近景;颈联写景;尾联写想象。本诗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佳节月明风清的夜晚,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案】

译文:

今夜月色明亮如玉,洁白无暇的月亮正挂在中天。月光皎洁,映照在白莲花上,仿佛白莲浮出龙宫。我站在玄圃山脚,抬头仰望,只见三座山峰与明月相映,宛如天上仙境。此时潮水正涨,银河横亘于水面,一水之隔,仿佛银河之水直通天汉。白玉杯盛着仙人捧给的露珠,金黄花朵洒满木犀花树。我在天坛上轻松地飞步,想要凌空而上,直上云霄。赏析:

这是一首写月色的七绝。首句写月色,次句写月影;第三句写月下景物,第四句写月色之美;第五句写月色之美,第六句写自己乘舟观月;最后一句写观月后的感受。

首联写秋夜月色,“秋夕”即秋天的晚上,“玩月”即观赏明月。“秋”字点明时间,“今宵”表明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秋高”指秋夜天空高朗。由于“秋高”,故“月正中”。“正中”指正好在正南方天空。这两句写秋夜赏月时所见景象。“白莲浮出海龙宫”一句用《洛神赋》里“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意境来形容月光照耀下的莲花,显得非常美丽。“白莲”指白色的莲花,“海龙宫”即海中龙王的宫殿,暗指莲花在月光的照射下,犹如海上龙宫的宫殿一般,光彩夺目。

颔联写秋夜观月所见景物。“地临玄圃三山近,潮与银河一水通”的意思是说:我身处于玄圃三山附近,抬头望去只见月光与银河一线相连。“地临”指身处于某个位置,“玄圃三山”指的是神话中的昆仑山,这里代指长安附近的三座名山。这三座名山位于长安附近,所以诗人身处于其中。“玄圃三山”在这里既形容诗人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诗人所处的政治环境。“潮与银河一水通”的意思是说:此时海水涨起,银河横卧于海面之上,一条大江从天地间穿过。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还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颈联进一步描写秋夜观月所见景物。“白玉杯盛仙掌露,黄金花散木犀风”的意思是说:白玉酒杯盛满了仙人捧来的甘露,木犀花树上飘落着黄金般的花瓣,阵阵木犀花香气扑鼻而来。“白玉杯”指盛酒的杯子,“仙掌露”是指仙人手捧的露水。“黄金花”是指木犀花树上盛开的木犀花,“木犀风”是指木犀花香。这两句诗句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这一画面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尾联写诗人在中秋佳节之夜,乘舟观月时所见景象。“等闲飞步天坛上,直欲凭凌万丈虹”的意思是说:我轻松地迈开步伐登上天坛,想要凌空而起直冲九霄。“等闲”表示毫不费力,轻松自如的样子;“飞步”表示快速行走的意思;“天坛”指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这里代指高处;“倚凌”是登高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夜赏月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