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冈头多碧梧,颍川之人安好无。
十年不寄一书札,两地相思今故吾。
淮云羃羃暮天远,楚水茫茫秋雁孤。
想得临池有佳趣,软黄茧纸写官奴。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原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原诗的内容、情感以及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题干要求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题目,其中需要考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思路清晰,先指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再指出表达了什么情感或意境,最后点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一、从诗意上看,前两句写颍川(在今河南禹县)贾彦德,后两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颔联中的“两地相思”指的是诗人自己身在淮南与贾彦德分别两地;第三、颈联中的“淮云”指长江一带的云雾,“楚水”指江流曲折的水势;第四、尾联写的是自己想象中与友人相见的情景,即临池写《官奴图》,想得佳趣。

【答案】

译文:

凤凰冈上有很多碧绿的梧桐树,我家乡颍川的人安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十年来没有寄过一封信给您,今天两地相隔,只能寄托于这遥远的思念了。

黄昏时分淮云弥漫天际,大雁南飞,秋水茫茫。

想到你正在临池欣赏那优美的风景,用柔软的黄茧纸书写着官奴的故事。

赏析一:

首二句写颍川(在今河南禹县)贾彦德的情况。诗人以“多碧梧”起兴,暗示贾彦德的家境富裕。贾彦德是诗人的朋友,他因家资殷实,所以能游学京师,成为“文章名家”。这里也暗示了自己不能像贾彦德那样有好的出身。

三、四句写自己十年不寄信的原因。这两句是对“十年不寄一书札”一句的解释。由于自己没有考上进士,所以无法去京师参加科举考试。贾彦德虽然有才学,但也没有通过科举考试,两人都未能入仕,因此彼此都很怀念对方。

五、六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两地相思”,是指诗人和贾彦德都因为没能入仕而身处异地。“今故吾”,表明自己已经回到家乡,而贾彦德仍然漂泊在外,两地相距遥远。

七、八句描写淮云暮色和楚水秋雁的景象。这两句是从视觉角度展开描写。“淮云”,“楚水”都是诗人眼前所见到的自然景色。“暮天远”表现天空辽阔,“茫茫”突出水波浩渺。这两句描写景物,渲染了气氛,为末联写景作了铺垫。

九句是全篇的重点,写诗人临池写《官奴图》的情景。诗人想象中,贾彦德在池边赏玩着美丽的风景,而自己则在纸上勾画着美好的图画。这里的“官奴”指的是贾彦德的好友李师师。李师师是宋徽宗时的著名歌妓,善书画,工诗词。当时汴京流传有一首《忆秦娥》,就是写她与李师师的恋情,其词曰:“画栏宝篆空凝伫,鸾笺金字频看否。频看否,落花流水杳无据。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深院。离人照,一帘红雨西风岸。”后来有人把这首词谱成曲,叫《忆秦娥》。

末句写诗人想象中的相会情景。贾彦德在池边欣赏风景时,一定想到了自己,而诗人则在纸上勾勒着美丽的图画时,又想到了贾彦德。这两句互文见义,既写诗人与贾彦德之间的深情厚谊,又表现了诗人对贾彦德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