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见愚丘老,千里相望颍水头。
挂剑荒凉吴树晚,封书断绝楚鸿秋。
长沙不复归宣室,先友空怀记柳州。
一掬天涯数行泪,临风洒向大江流。
【注释】
挽愚丘老翁:这是一首送别诗。愚丘:指汉末的愚公。老翁:即愚公。
十年不见愚丘老,千里相望颍水头。
挂剑荒树晚,封书断鸿秋。
长沙不归宣室,先友空怀柳州。
一掬天涯泪,临风洒向江流。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春离开秦州时所作。诗人当时因避“安史之乱”而离开秦州,来到同谷县,与一位姓愚的隐士相遇,并写了这首诗来赠给他。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流露出自己漂泊无依的痛苦心情。
全诗分两层。第一层前四句写与愚公的离别及别后情景。开头两句说,自从十年前分别以后,我再也看不到你的踪影了;如今你远游于千里之外的颍水之滨。这一句是说自从与愚公分手以来,已经整整十年了。“千里”,言其行程遥远。“颍水”是一条大河,位于今河南省境内。颍水之滨,是颍州城,今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城在颖水北岸,距此不远。这里说“相望”,是因为诗人和愚公分别后,一直思念着他,盼望他早日归来。“挂剑荒树晚”,是说诗人把佩剑挂在荒树之上,以表达他对愚公的思念之情。“荒树”,是指那些没有主人的树木。“吴树”,泛指树木。吴国,指春秋时的吴国。吴地在今江苏省南部,此处用“吴树”代指吴地的树木。“封书断绝楚鸿秋”,是说由于战争的破坏,书信已不能传递。“封书”,是古代的一种信函封口的方法。这里指的是战乱之后书信不通。楚国的鸿雁南飞,秋天才能看到,所以称“鸿”。这里借指书信中断的消息。
第二层后四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及对亡友的思念。“长沙不归宣室”,是说朋友现在不能再回到朝廷来了。汉朝自汉武帝起,在未央宫设立“宣室”,作为皇帝接见大臣和密谋军国大事的场所,称为“宣室召”。这里用“宣室”代指朝廷。“宣室”,指京城长安,这里指唐都长安。“先友”,指先前的朋友,这里指李邕(yōng)。李邕是唐代大文学家,曾任刑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等职,官至北海太守。他在天宝三载(744年)因事被贬为括苍县(今浙江丽水市)令。诗人曾作《北海》诗赠别,诗中有“昔年留我影,今日送君行”之语。后来,李邕果然又被贬到括苍县,所以诗人有“空怀记柳州”之句。“柳州”,指柳州郡,在今广西省柳州市一带。李邕曾在柳州任过官职,所以诗人用“柳州”来指代他的旧居。“先友”,是老朋友的意思。“空怀”,意思是徒然怀着。“怀”,这里有“怀念”的意思。“数行泪”,是说眼泪流了一地,形容泪水之多。“临风洒向大江流”,是说泪水洒在江边,随风飘流而去。这句诗的意思是,面对浩荡的江水,只有流泪,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详,但作者在乾元二年春天离开了秦州,到了同谷县。这时,他与当地隐士愚公相遇。诗中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和对自身命运的哀伤。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前途的迷茫,充满了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