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行寻野老家,桑条生葚楝生花。
别来似有三秋隔,到此曾无二里赊。
白鸟随人频往返,黄茅盖屋半欹斜。
遥知去汲乌龙井,细歠菩提寺里茶。

【注释】

郭:古代城门外的土墙。野老:乡村中的老人。葚:桑椹。楝:楝树,其果实为楝实。花:花序。别来:离别已久。三秋:三年。二里赊:二里之遥。白鸟:白色的大雁。人:这里指贾惟敬。随:随着。黄茅盖屋:用茅草做屋顶。欹斜:倾斜。乌龙井:传说中的龙王所饮之水泉。菩提寺:佛教寺院名。茶:一种饮料,即现在的茶叶。

【译文】

我外出到郊外访寻我的老朋友贾惟敬,但没遇上他,只好在城外转悠。

自从离开他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现在又回到他的居所,却觉得好像有三年那么远。

从城里出来时,只见一只只白色的大雁,伴随着行人来回飞翔。而那半山腰上的茅屋,也因倾斜而显得有些不稳当。

知道我的朋友已经去汲那传说中的龙王饮用的水了,于是我就喝起了菩提寺中的茶。

【赏析】

《出东郭访贾惟敬不遇用韵》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行”“隔”“赊”“频”“欹斜”“遥知”等字词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

首联“出郭行寻野老家,桑条生葚楝生花。”描绘了诗人在城郊寻找朋友的情景。诗人走出城郭,踏上了乡间的小道,沿途看到的桑树结满了桑椹,楝树开花了。这里的“桑条”、“葚”,以及“楝花”,都形象地勾勒出了乡间的景象。

颔联“别来似有三秋隔,到此曾无二里赊。”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诗人说自从与朋友分别后,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而现在他又回到了朋友的居所,却发现距离好像比三年还要遥远。这里的“三秋”、“二里赊”都是用来表达诗人与朋友之间距离感的词语。

颈联“白鸟随人频往返,黄茅盖屋半欹斜。”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致。诗人看到一群白色的大雁,伴随着行人来回飞翔;而那半山腰上的茅屋,也因为倾斜而显得有些不稳当。这里的“白鸟”、“黄茅”、“欹斜”都是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使得整个诗句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尾联“遥知去汲乌龙井,细歠菩提寺里茶。”则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诗人知道我的朋友已经去汲那传说中的龙王饮用的水了,于是他就喝起了菩提寺中的茶。这里的“乌龙井”、“菩提寺”,都是与诗人的朋友有关的地名,通过这些地名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