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契阔已多时,愧我耽诗老更痴。
失马翁归还自得,亡金郎在不须疑。
曾从塞北多奇约,重向江南话所思。
一曲阳春真寡和,琼瑶何以谢相知。
【解析】
本诗作于元大德七年(1303),当时作者在江西任职。
第一句“与公契阔已多时”,意思是与公分别已经很长时间了,这里“公”是指李光弼,是李光弼的字;第二句“愧我耽诗老更痴”,意思是惭愧我痴迷于诗歌而更加糊涂;第三句“失马翁归还自得”,意思是失去马匹的人回来后自然自在;第四句“亡金郎在不须疑”,意思是死去的儿子在,不必怀疑;第五句“曾从塞北多奇约”,意思是曾在塞北多次约定;第六句“重向江南话所思”,意思是再次到江南谈论思念的事情;第七句“一曲阳春真寡和”,意思是一曲《阳春白雪》真是难以和唱;第八句“琼瑶何以谢相知”,意思是用什么来感谢彼此的相知。赏析: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感慨。首句直抒胸臆,与友人分别已经很久,但诗人却因为自己痴迷于诗歌而更加糊涂了,这一句既表明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中间四句主要写诗人与友人的别离之情,其中“失马翁还”一句,既是说李光弼,又暗示自己的仕途不顺,所以才会如此失落。“亡金郎在”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言其儿子虽死,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最后两句,则是诗人与友人之间相互酬答之语,诗人以《阳春白雪》难与人和为喻,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寄奉祠李光
与公契阔已多时,愧我耽诗老更痴。
失马翁归还自得,亡金郎在不须疑。
曾从塞北多奇约,重向江南话所思。
一曲阳春真寡和,琼瑶何以谢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