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太古无弦调,只有柴桑处士知。
回首苍梧叫虞舜,南风何日到朱丝。
【注释】:
柴桑:指隐居在柴陵之南的隐士。虞舜:传说中的圣明君王,相传曾作五弦琴曲《南风》,后人因称其为南风氏。朱丝:古代用朱砂装饰的丝弦。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听柴桑处士弹琴的情景。
首句“一弹太古无弦调”说,这弹奏的是远古时代的乐曲,没有弦乐伴奏的。这里用“一弹”,表明琴声悠扬、高亢,与“弦”字相对,突出了琴声之空灵。次句“只有柴桑处士知”,点出听者是柴桑处士。柴桑是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据《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耕于中河之上稽山南水北。或曰中河,余以为中河,天下之所无也。”可见柴桑是个隐者聚居的地方。
三句“回首苍梧叫虞舜”,是说,柴桑先生正凝神静听,忽然想起了当年尧帝访贤的故事。尧帝听说舜很有才能,就把他找来询问治国之道,舜对尧帝说:“我听说上天要选拔圣人,便到历山观察,发现尧帝相貌非凡,于是举荐给他。后来尧帝去历山视察时,舜就假装生病而躲起来;等尧帝离开后,他又出来和尧帝一起巡视天下。尧帝觉得舜很贤能,便把天下禅让给了舜……尧帝又来到长江边上的苍梧山,想请舜前来朝拜天子。舜却不愿做天子,他说:‘我有五个儿子,一个姓姒,叫禹,他治理洪水有功,被封在夏地。另一个姓田,叫文,他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陈地。还有一个姓刘,叫吴,他的后代被封在鲁国。还有两个姓嬴,他们兄弟三人,一个叫秦,一个叫赢,他们都是周王的同宗,所以周王封他们为诸侯。我的后代都受封在各地,怎么能做天子呢?舜辞谢说,‘我只愿意住在箕山脚下的庙堂中,过着清贫的生活,只求得到一点俸禄,用来赡养父母。’舜向尧帝告辞后,就离开了尧帝,回到自己的家去,尧帝也就只好回去。尧帝回来后,又召见了舜。舜再次推辞说,‘我虽然受到过尧帝的三次邀请,但我还没有找到一位可以辅佐的君主来接任他。现在我已年老了,不能继续辅佐他了。’于是尧帝又派舜去巡行四方,察看民情。舜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尧帝又第三次召见舜,舜还是不肯出来。尧帝只好亲自驾着车马前去探望。当舜看到尧帝的车马来了,就赶忙躲避起来,尧帝只得自己驾车进入舜的家,舜这才出来相见。舜告诉尧帝说:‘我们两人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现在您又来干涉我的工作,这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请您让我独自完成这一工作吧!’尧帝只好答应了舜的请求。尧帝临走前告诫舜说:‘我死后一定要将天下传给有德的人,你千万不要忘记。’舜听了尧帝的话后,十分感激地说:‘您把我当成了好朋友啊!您的话我都记住了。’尧帝临走时叮嘱舜道:‘我死了以后,一定不要忘了把天下交给有仁德的人。’”
第四句“南风何日到朱丝”,说苍梧山的舜帝听到柴桑处的弹琴声,知道这是隐者弹的曲子,于是便问:“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音乐?”这里的“南风”即《南风歌》。据说这是虞舜时期的歌曲,歌词大意是:南风徐徐吹来,吹拂着大地万物,草木郁郁葱葱,百花吐艳争芳,百鸟齐声歌唱。这首诗歌颂了大自然的繁荣昌盛和美好景象。
【译文】:
弹的是远古时期的曲子,没有弦乐伴奏的。柴桑处士知道吗?
回想着苍梧山上的舜帝,曾经呼唤虞舜。南风何时到来,到那时朱丝弦上奏起南风曲。
【赏析】:
这首诗以隐士听琴为题,抒发诗人对隐士高尚节操的赞美之情。
首句“一弹太古无弦调”,用“一弹”一词点明弹琴的动作,说明琴声悠扬高亢,没有弦乐伴奏。“太古”二字,既点出了琴声之高古、古朴,又表现隐士超脱尘世、遗世独立的品格。“无弦”二字则进一步烘托出弹琴人超凡脱俗的境界。
第二句“只有柴桑处士知”,直接点出柴桑处士是听琴人。柴桑是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一带,那里山水秀丽,风景优美,是隐居之所。“处士”指那些不仕二姓的隐士,这里泛指隐士,也指柴桑处士。
第三句“回首苍梧叫虞舜”,是说柴桑处士正在聆听虞舜的音乐,突然联想到虞舜曾在苍梧山演奏《南风歌》的事。《南风歌》是虞舜时代的歌曲,歌词大意是:南风徐徐吹来,吹拂着大地万物,草木郁郁葱葱,百花吐艳争芳,百鸟齐声歌唱。这首诗歌颂了大自然的繁荣昌盛和美好景象。虞舜时代的音乐一直流传至今,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境界。这里用“回首”一词,不仅表明隐士在聆听虞舜的音乐时思绪万千,而且暗示着他对虞舜时代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南风何日到朱丝”,是说柴桑处士渴望虞舜时代的音乐能够早日到来,到那时他将用朱丝弦上的七弦琴弹奏《南风》曲。朱丝弦是古代用朱砂装饰的丝弦。“南风何日到朱丝”中的“到”“到朱丝”谐音,表达了隐士对虞舜时代的向往和期待之情。这里的“何日”一词,既是对隐士的提问,又是对隐士的回答。隐士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虞舜时代的音乐来临。
全诗通过对柴桑处士听琴情景的描述,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