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崖千仞自天开,闻道当年手凿来。
黑水翻江龙出峡,惊涛夜夜作春雷。
【译文】
两座山崖高耸入云,自天而降的雨从高处飘落。据说当年是人们用手凿开这崖石来引水灌溉的。夜晚黑水翻腾,龙在峡谷中游走,发出惊涛骇浪般的声响。
【注释】
雩阳:地名,在今江西吉安市万安县境内,因雩祀之水在此地得名。
两崖:指两座山崖,形容峭壁陡立,高峻险要。
千仞:指高耸入云、直上九霄的山崖。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八尺。
手凿:指人工挖掘,这里指人们用双手凿开山崖引水灌溉。
峡:峡谷,山间的狭窄通道。
黑水:指江水,泛指流水。
惊涛:波涛汹涌。
春雷:春天里打雷的声音,这里借指雷鸣。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观图,通过描绘夜幕降临时山谷中的雨景,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诗人以“龙门”为题,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这一景象的特点——仿佛有如神工鬼斧般自然而成。首句“两崖千仞自天开”,便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崖的高耸和陡峭,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从天而降的雨水。
次句“闻道当年手凿来”,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景象背后的原因——原来是人们为了灌溉田地,亲手开凿出这样的奇观。这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色彩。
第三句“黑水翻江龙出峡”,更是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这里的“黑水”指的是翻滚激荡的江水,而“龙出峡”则是对江中游动的巨龙的形象化描述,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同时,这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和活力,令人震撼不已。
最后一句“惊涛夜夜作春雷”,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力量的强烈程度,仿佛可以听到那震耳欲聋的雷声。这不仅是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的颂歌。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