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客里逢立春,节物风光愁杀人。
盘中生菜不可食,门前柳条还欲颦。
悠悠西塞独身远,杳杳南国多兵尘。
中兴宗社大臣在,怅望涕泪沾衣巾。
立春吴体
江东客里逢立春,节物风光愁杀人。
盘中生菜不可食,门前柳条还欲颦。
悠悠西塞独身远,杳杳南国多兵尘。
中兴宗社大臣在,怅望涕泪沾衣巾。
注释: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 江东:指长江以南地区,这里泛指吴地或江南一带。
- 节物风光:节日时的景象和物品。
- 盘:盘子。
- 生菜:未经过烹调的蔬菜。
- 柳条:柳树的枝条。
- 西塞: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南国:古代对中国南方地区的称呼。
- 中兴: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
- 宗社:指国家,朝廷。
- 大臣:高级官员。
- 怅望:思念、期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立春时节江南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歌。作者在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忧愁和思念之情。
首联“江东客里逢立春,节物风光愁杀人。盘中生菜不可食,门前柳条还欲颦。”诗人在立春这一天,独自居住在江东的客居之中,看着周围的节日景象,心中却充满了忧愁。盘中的生菜无法下咽,因为那是离愁别绪的象征;门前的柳条似乎也在为诗人的离愁而叹息。这里的“节物风光”和“柳条”都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但诗人却无法欣赏,因为他的心境已经被忧愁所笼罩。
颔联“悠悠西塞独身远,杳杳南国多兵尘。”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远离家乡的西塞之地,只能孤独一人。而南方的国家却饱受战乱之苦,到处都弥漫着战争的烟尘。这里的“悠悠”和“杳杳”都形容距离遥远,而“兵尘”则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混乱和破坏。这两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心中的忧愁情绪。
颈联“中兴宗社大臣在,怅望涕泪沾衣巾。”诗人期待着国家的中兴,希望大臣们能够执掌朝政,为国家带来安定。然而,当他看到满身尘土的士兵们时,心中不禁涌起了泪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以立春时节的江南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内心的忧愁和思乡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