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明月珠,乃在碧海南。
下沈无底谷,百仞谁能探。
昔在轩辕世,象罔索龙潭。
少昊徵凤瑞,隋侯感蛇衔。
安知至珍物,翻为薏苡谗。
蛟人卖绡去,勿用泪潸潸。
【注释】
煌煌:形容光彩灿烂的样子。
碧海之南:指南海。
下沈:下沉,下沉到深渊里去。
百仞:极高的地方,一仞约等于一丈,百仞即一百丈。
轩辕:传说中的帝名,黄帝的别称。象罔:古代传说中一种神兽名。
征:征召。
少昊: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凤瑞:凤凰所显示的吉祥征兆。隋侯:战国时期人,因救蛇而得到蛇珠的故事。薏苡: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比喻谗言。
鲛人:传说中住在海里的人。绡:丝织品。
【译文】
明亮的月光下,珍珠在碧海之上闪闪发光,可是它却沉没在那无底深渊之中,谁能去探索呢?
从前黄帝时代,有一只象罔兽能寻得龙潭;少昊时代,有凤来报告祥瑞;隋侯救蛇得到蛇珠的事,也见于《列异传》。
人们又怎么知道这些珍贵之物反而成了被薏苡(一种有毒的草)陷害的罪人的口实呢?
那蛟人为了卖丝绸,竟然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这真不值得悲伤落泪啊!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于珍奇之物和小人的感慨。诗人以珍珠为喻,说明珠不耀,反遭埋没,暗喻那些被小人诬陷而身败名裂的人;同时,诗人又用鲛人和少昊、隋侯的典故,说明小人的可憎与奸邪。最后,以“鲛人”卖绡离去,暗示小人离乡背井,远走他乡,更显出世态炎凉。全诗语言凝炼精当,含蓄隽永,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