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紫薇郎,登眺东西山。
持节去不返,名留天地间。
我尝览陈迹,行寻顾况宅。
峨峨读书台,苍烟锁荆棘。
仙翁葛稚川,丹井尚依然。
井畔长松树,不闻啼杜鹃。
鸡鸣海波赤,东望榑桑日。
六寺发鲸音,长林起萧瑟。
俱胝天竺来,一喝洞门开。
凿厓閟灵迹,老石封莓苔。
回看山下路,超然起黄雾。
憧憧往来人,日中自旁午。
关西供奉孙,两峰青到门。
微风生绮席,明月落清尊。
乘闲来访我,中流浮一舸。
手持三尺图,恍如山中坐。

题:题硖川佳胜图

昔有紫薇郎,登眺东西山。

紫薇郎,即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又号青莲居士。他才华横溢,诗风豪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持节去不返,名留天地间。
“持节”原指古代官员手持符节,象征权力和地位。这里比喻李白以诗才著称,其名传颂于世。

我尝览陈迹,行寻顾况宅。
“陈迹”指历史遗迹或古人的足迹。此处诗人通过游览顾况的居所,感叹时间流逝,人事已非。

峨峨读书台,苍烟锁荆棘。
“读书台”指文人学士常去的书房或讲学之所。这里形容读书台荒凉,被烟雾和荆棘环绕。

仙翁葛稚川,丹井尚依然。
“仙翁”指传说中的仙人。葛稚川(葛洪)是东晋道士,著有《抱朴子》等著作,与仙人有渊源。

井畔长松树,不闻啼杜鹃。
“啼杜鹃”指杜鹃鸟的啼声,常被用来象征哀愁和离别。这里用来形容读书台上长满了松树,没有鸟儿的啼鸣声。

鸡鸣海波赤,东望榑桑日。
“鸡鸣海涛”指鸡鸣时分海浪拍打的声音。“榑桑日”指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景象。这里描绘了海边景色,以及诗人向东远望的情景。

六寺发鲸音,长林起萧瑟。
“六寺”泛指众多寺庙。“鲸音”指寺庙里的钟声如鲸吼般响亮。“长林”指树林,“萧瑟”形容树叶飘落的样子。这里形容山林中的寺庙在晨钟暮鼓中苏醒。

俱胝天竺来,一喝洞门开。
“俱胝”是一种佛教修行者常用的手印,代表禅定之意。“天竺”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一喝”指佛祖的法喝声。这里形容寺庙中传来了佛祖的教诲之声,使得洞口大开。

凿厓閟灵迹,老石封莓苔。
“鑿厓”指挖掘悬崖上的洞穴。“閟”意为关闭、封闭。“灵迹”指佛祖的遗迹或佛像。“老石”指历经沧桑的石头。这里形容寺庙中的佛像和遗迹都被岁月掩埋,只留下苔藓覆盖的痕迹。

回看山下路,超然起黄雾。
“回看”指回头望去。“超然”形容心境超脱、超然物外。“黄雾”指山谷中的云雾缭绕。这里形容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山下的道路时,心境显得更加宁静、超然。

憧憧往来人,日中自旁午。
“憧憧”形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样子。“旁午”指中午时分阳光直射的景象。这里形容山下道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而正午时分太阳高悬,光线强烈。

关西供奉孙,两峰青到门。
“关西”指长安附近的地区。“供奉”指侍奉、供养神灵的人。“孙”指某位姓孙的人物。“两峰”指两座山峰。“青”指青翠、生机勃勃。“到门”表示接近、抵达的意思。这里形容某位姓孙的人物守护着两座山峰,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

微风生绮席,明月落清尊。
“绮席”指华丽的宴会。“明月”指明亮的月亮。“落清尊”指月亮照亮了酒杯。这里形容宴会上微风吹拂着华丽的筵席,明亮的月光映照在酒杯上。

乘闲来访我,中流浮一舸。
“乘闲”指趁着闲暇时光。“中流”指河流中间的位置。“浮一舸”指乘坐一只小船。这里形容诗人邀请对方一起乘船游赏。

手持三尺图,恍如山中坐。
“三尺”指古代的长度单位,约等于今天的1.33米左右。“山中坐”指在山中静坐思考或欣赏风景。这里形容诗人手持一幅山水画,感觉仿佛置身于山中,静心观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