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狮峰顶,鹊鸣庭树枝。
慈母出门望,儿从天上归。
一别十三年,母子隔远道。
不忧岁月深,但恐母年老。
儿仕大鸿胪,母在高堂居。
有禄不得养,问安徒寄书。
儿今乞归省,诏许还乡井。
暂经洪都门,遥指白云岭。
一笑偶相逢,论诗铁柱宫。
相逢即相别,挂席趁回风。
回风吹五两,南浦春波长。
就船买鲤鱼,沿月棹歌响。
登堂进流霞,更栽萱草花。
百岁母身健,愿儿长在家。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以送人归乡为题材。首联描绘出一幅母子离别图,颔联写母亲的期盼和儿子的思归之情,颈联抒发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尾联表达了希望尽快回家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情厚意。

诗句解读:

  1. 日出狮峰顶,鹊鸣庭树枝。
  • “狮峰顶”指浙江天台山的狮子峰,相传山顶有石如狮子,故名。这里用“狮峰顶”象征家乡的壮丽景色。
  • “鹊鸣庭树枝”形容春天的景象,鹊是喜鹊,常在新枝上筑巢。
  1. 慈母出门望,儿从天上归。
  • “慈母出门望”描述母亲在门口远望的情景,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深深思念。
  • “儿从天上归”则形容儿子从远方回到母亲的身边,表达出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 一别十三年,母子隔远道。
  • “一别十三年”说明他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 “母子隔远道”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分离之远和时间的长久。
  1. 不忧岁月深,但恐母年老。
  • “不忧岁月深”表明他们并不担心时间过得很快。
  • “但恐母年老”则表达了他们对母亲衰老的担忧。
  1. 儿仕大鸿胪,母在高堂居。
  • “大鸿胪”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地位很高。这里用来形容儿子的官位和地位都很高。
  • “母在高堂居”则表示母亲在家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她的关爱和陪伴都是不可或缺的。
  1. 有禄不得养,问安徒寄书。
  • “有禄不得养”意味着儿子虽然有很高的官职,但是却没有能力赡养母亲。
  • “问安徒寄书”则表达了儿子只能在远方写信问候母亲,无法亲自照顾她的生活。
  1. 儿今乞归省,诏许还乡井。
  • “乞归省”是请求回家看望母亲的意思。
  • “诏许还乡井”则表示皇帝已经批准了他的请求,允许他回家看望母亲。
  1. 暂经洪都门,遥指白云岭。
  • “洪都门”是江西南昌的别称,这里用来形容儿子经过的城市。
  • “遥指白云岭”则表示儿子正在远眺家乡的山峰,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 一笑偶相逢,论诗铁柱宫。
  • “一笑偶相逢”描述了他们在偶然的机会下相遇的情景。
  • “论诗铁柱宫”则表达了他们在讨论诗句时所展现出的才华和激情。
  1. 相逢即相别,挂席趁回风。
  • 这两句诗表达了他们在短暂的相聚后又要分别的无奈情绪。
  • “挂席趁回风”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乘船离去的情景。
  1. 回风吹五两,南浦春波长。
  • 这两句诗描绘了南浦春波的美丽景象。
  • 通过对比南浦春浪与回风的长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1. 就船买鲤鱼,沿月棹歌响。
  • 这两句诗描述了船上的人们正在进行捕鱼活动。
  • 随着月光的照射,渔船上的歌声也响起来。
  1. 登堂进流霞,更栽萱草花。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家门台阶的场景。
  • 通过描写门前的流霞美景和种植萱草花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1. 百岁母身健,愿儿长在家。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祝福和期望。
  • 通过祝愿母亲的身体健康长寿,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希望早日回家团聚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