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啼山头日杲杲,丁兰井上桐英老。
徵书催起孝廉船,慈母倚门儿在道。
扬子江边多鲤鱼,一日两潮须寄书。
五月临平藕花发,临风送别意踌躇。

【注释】

1.乌啼:乌鸦啼叫的声音。

2.杲杲:明亮的样子。

3.丁兰井:古井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4.桐英:桐花落成的花序。

5.催起:催促起身。

6.慈母:慈爱的母亲或母亲。

7.扬子江:即长江下游的一段,因位于扬州境内,故称。

8.临平:今浙江杭州西郊之平地。

9.藕花:莲蓬花,即荷花。

【译文】
乌鸦声声啼叫山头日色明,丁兰井上桐花已落老。
官府文书催促起船孝廉行,慈母倚门儿子在道上。
扬子江边鲤鱼多,每天潮涨两次要寄书。
五月临平藕花开,送别时踌躇满心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送人的诗。诗人在临别之际,面对友人,心中无限依依,难以割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场景。

首句“乌啼山头日杲杲,丁兰井上桐英老”,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离别时的早晨景象。乌鸦的啼叫声,让山头更显得明亮;丁兰井上的桐花虽然已经落下,但仍然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这种描绘既展示了离别的氛围,又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第二句“徵书催起孝廉船,慈母倚门儿在道”,则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朝廷的文书催促起程,让儿子不得不告别慈母;而慈母倚着门户,目送儿子离去的身影,更是让人心生感慨。这种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厚意,又展现了诗人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三、四句“扬子江边多鲤鱼,一日两潮须寄书”,则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扬子江边的鲤鱼多,意味着朋友的生活也会充满生机和希望;而每日的潮汐变化,则寓意了朋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又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

最后两句“五月临平藕花发,临风送别意踌躇”,则是全诗的重点。五月的临平,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而在离别之际,诗人面对即将离去的朋友,心情复杂,难以割舍。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深思念和对友情的重视。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