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天,木在地,暂时会合还离异。
木在地,风在天,风声不到九重泉。
丁兰肖母曾刻木,丁令化鹤归何年。
我愿风声长在耳,世世人称丁孝子。
纵使木高千万寻,不及孤儿方寸心。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木与风的古诗,通过描绘木与风的暂时会合和分离,表达了丁孝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诗意解读:
- 风在天,木在地,暂时会合还离异。
- 风在空中飘动(天),而树木在地上生长(地)。它们虽然相遇,但最终还是各自分开了。
- 木在地,风在天,风声不到九重泉。
- 树木被埋入地面(地),而风在空中飘动(天)。尽管两者都在天上,但是风声似乎到达不了地下的九重泉。
- 丁兰肖母曾刻木,丁令化鹤归何年。
- 丁兰模仿他的母亲,雕刻了木头(肖母)。丁令化身为白鹤归来,这个时间点已经无法确定了(化鹤归何年)。
- 我愿风声长在耳,世世人称丁孝子。
- 我希望能永远听到风吹的声音(长在耳),世人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称丁孝子)。
- 纵使木高千万寻,不及孤儿方寸心。
- 即使树木高达千万丈(寻),也比不上那个失去亲人的孤儿的内心(方寸心)。
译文:
风在空中飘动,树木在地上生长,
它们相遇却又分离。
树木被埋在土里,风在空中飘扬,
但是风声似乎没有到达九重泉。
丁兰模仿他的母亲,雕刻了木头,
丁令化身为白鹤归来,时间已经无法确定了。
我希望能永远听到风吹的声音,
世人都称赞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纵使树木高达千万丈,也比不上那个失去亲人的孤儿的内心。
赏析:
这首诗以风和木为主题,通过对风与木的描述和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表达。诗中的“风”象征着亲情和关怀,而“木”则代表了丁孝子对于母亲的怀念和记忆。通过这种象征和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伤。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