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叶何短短,潮来江水满。
岂无金错刀,割水水不断。
山下蘼芜草,江边杜若花。
采芳思寄远,游子隔天涯。
【注释】:江上曲三首 其三。
蒲叶何短短,潮来江水满。
短小的蒲叶被涨满的江水所覆盖。
岂无金错刀,割水水不断。
难道没有锋利的金错刀子,但割断的流水仍源源不断。
山下蘼芜草,江边杜若花。
山脚下生长着茂盛的蘼芜草,江岸边开满了芬芳的杜若花。
采芳思寄远,游子隔天涯。
采集芳香思念远方的亲人,游子却隔着遥远的天涯。
赏析:这是一首写思妇怀念丈夫的诗。开头两句“蒲叶何短短,潮来江水满”描绘了一幅江景图:江水涨满,蒲叶浮在水面上,这自然景象触发了思妇的愁思。她看到江面上的蒲叶和涨满的江水,联想到自己的丈夫,不禁想到自己要像蒲叶一样随波逐流,而丈夫则如那锋利无比的金错刀,虽然能够斩断流水,但却无法阻止自己的离去。接下来四句,诗人将镜头转向了江边的景物:“山下蘼芜草,江边杜若花”。这两句中蕴含的情感更加复杂。诗人借对植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丈夫深沉的爱恋之情。同时,这种爱恋也带有一种无奈和哀怨的情绪。因为诗人知道,丈夫远在他乡,自己只能通过这些花草寄托对他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采芳思寄远,游子隔天涯”,更是将思妇对丈夫的深深思念推向了高潮。这句诗中的“采芳”和“思寄”都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而“游子隔天涯”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境况——自己就像那游子一样,与丈夫相隔遥远,无法相见。整首诗以江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思妇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