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月明乌夜栖,栖到天明啼复啼。
底事夜栖朝复去,不识朝阳凤凰树。
【注释】
乌栖曲:古代民间歌曲,多描写秋夜的景物,也写男女恋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城头:指城墙之上。乌:这里指乌鸦。月明:月光明亮。乌夜栖,意思是乌鸦夜里在城墙上栖息。栖到天明啼复啼,意思是乌鸦一直到天亮都在啼叫。底事:为什么。朝复去,意思是早上又飞走了。不识朝阳凤凰树,意思是不知道凤凰树上的朝阳。
【译文】
城头上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乌鸦夜间栖息,一直栖息到天亮还在啼叫不停。为什么夜间栖息早晨又飞走,不知是不认识那棵凤凰树下的朝阳。
【赏析】
《乌栖曲》,古乐府曲名,本为军旅之歌,后被用作词调。此诗是作者在任夔州刺史时所作,以咏叹乌鸦起兴,抒写自己对朝廷政治黑暗、奸佞当权、贤才遭埋没的悲愤不平之情。
首句中“月明”二字点出时间是在夜晚,而“乌夜栖”则表明乌鸦是在夜晚栖息。“栖到天明啼复啼”,这句的意思是说,这只乌鸦一直啼叫个不停,直等到东方露出曙光才停止。这一句中,乌鸦的鸣声和它的栖居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乌鸦是一种夜间活动的鸟类,它的鸣叫声在夜间更为响亮,而在白天则会停止鸣叫。所以,这句中的“啼复啼”可以理解为乌鸦在夜间不停地鸣叫声,直到东方露出曙光为止。
接下来的两句诗,“底事夜栖朝复去,不识朝阳凤凰树”,则是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疑惑和感慨。这里的“底事”指的是为什么,“朝复去”是指早上又飞走了,“不识”则表示不了解、不知道。凤凰树是一种高大而美丽的树木,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诗中,它却被比喻为“朝阳”之下的“凤凰树”。这里的“朝阳”指的是早晨的太阳,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而“凤凰树”则被用来象征那些被埋没的贤才,他们就像是那只不懂得欣赏“凤凰”之美的乌鸦,只知道在黑夜中哀鸣。
这首诗通过对乌鸦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朝廷政治黑暗、奸佞当权、贤才遭埋没的悲愤不平之情。同时,诗中的乌鸦也成为了作者自我形象的象征,通过与乌鸦的比较,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