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
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
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
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

贫女叹

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
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
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
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反映女性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佳作。全诗以“贫女”为题,通过描述一位贫贱女子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首句“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点明了女子年仅八、九岁便懂得了男女之间的差别。这种认知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反映出贫贱女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同时也揭示了她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第二句“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描绘了女子十三岁时开始学习女红技艺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女子的勤奋和智慧,还暗示了她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学业,投身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

第三、四句“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十五岁时已经能够熟练地完成刺绣工作,而且从小就陪伴在母亲身边。同时,也表达了她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世俗束缚的不满和反抗。

接下来五、六句“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则通过女子画眉的动作和对水底桃花的描写,展现了她们内心的孤独和忧郁。这里的“百尺波澜静”和“愁心乱若青丝绠”等意象,都透露出女子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七、八句“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则是从对比的角度来描绘贫富女子的生活差异。东家女儿虽然家境富裕,却因为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贫贱女子则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里既体现了贫贱女子的优秀品质和坚强意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

第九、十句“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则是通过感叹天地无情来表达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在这里,“月明夜夜吹琼琯”等意象不仅寓意着美好的时光即将到来,也暗示了女子内心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贫贱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在封建社会中的艰难处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认识历史背景下的女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