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铜雀台,望望西陵墓。
翠辇不归来,空帏愁日暮。
花落不返柯,水流无回波。
月初与十五,歌舞奈君何。
高高铜雀台,望望西陵墓。
翠辇不归来,空帏愁日暮。
花落不返柯,水流无回波。
月初与十五,歌舞奈君何。
译文:
在高耸入云的铜雀台中,我遥望着远方的西陵墓地。
翠绿的车辇不曾归来,空荡的帷帐伴随着日落而显得愈发忧愁。
花儿凋谢了也不回头,江水流动也不见回流之波。
到了月圆之夜和十五的夜晚,我的歌舞又能如何,来慰藉你那颗被囚禁的心呢?
注释:
- 高高: 形容铜雀台很高大。
- 望望: 眺望。
- 西陵: 地名,位于今河南洛阳附近,为曹操所葬。
- 翠辇: 古代用翠玉装饰的车辇。
- 帏: 帘幕,代指闺房或内室。
- 柯: 树枝。
- 流: 水流。
- 奈: 奈何,怎么。
- 君: 指诗中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宫廷歌妓。
赏析:
这首诗通过铜雀台和漳河的描绘,反映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寂寞。诗中通过“高台西北望”这一动作,展现了歌妓们对君王无尽的思念与哀怨。同时,通过“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等句表达了歌妓们在深宫之中生活的孤寂和无助,以及她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月至与十五,歌舞奈君何”,更是将诗中的无奈之情推向高潮,展现了即使歌舞再美、月色再美,也无法改变君主的孤独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细腻,是一首典型的宫廷题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