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有珊瑚,乃在龙伯宫。
托根蓬莱石,丹霞绚晴虹。
铁网求之无底谷,一朝置在黄金屋。
石家富儿不识珍,如意一击同飞尘。
岂如阆苑蟠桃树,一花一实三千春。
东海有珊瑚,乃在龙伯宫。
托根蓬莱石,丹霞绚晴虹。
铁网求之无底谷,一朝置在黄金屋。
石家富儿不识珍,如意一击同飞尘。
岂如阆苑蟠桃树,一花一实三千春。
【注释】
东海:古代对大海的别称。《尔雅·释地》:“东海为咸池。”《汉书·地理志》:渤海郡“有鱼盐蚌、珠玑、文贝、䟖、瑇瑁、龟玉”。
珊瑚:即珊瑚树,常绿乔木,高可达十米,叶卵形,花白色,果实椭圆形或长圆形,熟时黑紫色,可作观赏植物。
龙伯宫:传说中的龙伯国都城。一说在今山东半岛南端荣成县成山头北侧。《列子》说:“龙伯国在其北,人民阜昌,鱼盐蚌蛤之地。”又一说在今江苏连云港市。
蓬莱:神话中的神山名。
丹霞:红色的云霞。
铁网:比喻牢笼、囚室。《太平广记》卷七百二十《王公逸史·郭翰》引《定命录》:“(郭翰)尝梦至一府署中,见一人立于门,谓曰:‘君当富贵。’因问姓名,曰:‘姓李。’既觉,遂得大贵。后居显位,每欲求人而不得,遂以金锁系其颈,置之铁网之中,终日求人不得。”《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十八《方术部三》引《郭翰传》亦作“铁锁”。
黄金屋:《淮南子·本经训》:“故食于子者,欲子之长;衣于妾者,欲妾之美;泽及龙蛇,被及小鸟。”此指富贵人家。
石家富儿:喻指富贵人家子弟。
如意一击:喻指轻贱之物。《太平广记》卷六百九十二《柳氏传》引《集异记》:“唐开元中,有士人柳某者,忽梦一女子来邀饮。酒酣,女出一物授之曰:‘此是天上月宫所赐,非人间所有也。’遂与击碎,乃是一金如意,光色异常。自是遂通神仙。”
阆苑: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楚辞·招魂》:“华袿盛裳,满堂盈箱。兰膏明烛,华灯错些。结撰至思心纯伦,上下天地质焉参。雄风浩荡,飞rays参旋。”
蟠桃树:传说中的一种仙树,树上结出的桃子能长生不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东海的珊瑚,并把它比作龙伯宫中的宝物,同时把珊瑚比作蓬莱山上的石。诗人以“黄金屋”比喻珊瑚的价值,表现了珊瑚的珍贵。接着诗人又以“石家富儿不识珍”来突出珊瑚的非凡,最后诗人又以“岂如阆苑蟠桃树”来衬托珊瑚的珍贵。全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
诗的前四句写珊瑚的产地和形状特点。首联点明“珊瑚”,颔联具体描写它的形状特点——托根蓬莱石,丹霞绚晴虹。这两句诗用“托根”、“丹霞”、“晴虹”等词句写出了珊瑚的神奇美丽。颈联进一步描写它的形状特点——铁网求之无底谷,一朝置在黄金屋。这里诗人用“铁网”、“无底谷”等词语形容珊瑚的神奇,用“黄金屋”来形容它的贵重,表现出珊瑚的高贵。尾联写珊瑚的珍贵难得。尾联运用典故描写珊瑚的珍贵难得。尾联运用典故,写石家富儿不识珍,如意一击同飞尘。意思是石家的子弟不懂得珍惜珊瑚这种宝物,随手就把它打碎了。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珊瑚的珍贵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以“岂如阆苑蟠桃树,一花一实三千春”来衬托珊瑚的珍贵。意思是难道比得上阆苑蟠桃树吗?它的一花一实就有三千年那么久!这句诗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珊瑚和蟠桃树进行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