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梨园老乐师,锦胸花帽对弹丝。
行宫只奏中和调,解厌南朝《玉树》词。

【注释】

1.武皇:唐玄宗。南巡:指开元十一年(723)到十四年(726)期间,唐玄宗五次巡行江都,每次停留数月,共四次南巡。旧京:即长安。梨园: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由皇帝亲自领导,选乐工数百人。

2.锦胸花帽:指华丽的服饰和头饰。锦胸:华美的胸衣,指乐师的礼服。花帽:指戴有各种花朵图案的帽子。对弹丝:指弹奏琵琶、瑟等乐器。对:相对,相合。

3.中和调:唐教坊大曲名。调高七声,音韵和畅,适于歌唱。南朝:《玉树》词: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为南朝宫苑中的舞曲,因乐曲以“玉树”为名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咏叹唐玄宗南巡时在梨园中演奏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的喜爱和对于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乐师们精心排练,为皇帝演奏,其演奏技艺娴熟精湛。”白发”两字突出了乐师们的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长时间的演唱和演奏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因此能够准确地把握乐曲的节奏和情感,使听众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锦胸花帽”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乐师们的华丽服饰和精美的头饰,使人联想到他们高贵的身份和优雅的气质。

后两句则是对乐曲的评价,认为它既优美动听,又富有内涵和深度。”中和调”是唐代教坊大曲名,音韵和畅,适宜于歌舞表演;而”解厌南朝《玉树》词”,则表明这首乐曲超越了历史时空的局限,具有永恒的魅力。这两句话既赞扬了乐曲的高雅,又表现出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乐师们的风采和对乐曲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于音乐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时期音乐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以及诗人对于音乐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