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涧水清,亭上高云浮。
鱼鸟各有托,遂此岩居幽。
虑澹已忘遣,境空复何求。
相期碧草色,共对苍山秋。

【注释】

熙熙亭: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是古代的名胜之一。

亭下涧水清:指涧中的溪水清澈见底。

亭上高云浮:指亭上的云雾缭绕飘忽。

鱼鸟各有托:指水中的鱼儿和空中的鸟儿都有自己的依托之处。

遂此岩居幽:于是在这里栖息居住。

虑澹:心境闲淡。

境空复何求:境地空阔,还有什么追求呢?

相期:相互期许。

碧草色:翠绿色的小草,即芳草。

苍山秋:秋天里的高山,这里泛指大山。

赏析:

《柳山诸诗八首》,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组诗,共有八首。这首诗是其第四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言志,表现了诗人隐居深山、远离世俗、寄情山水的美好情怀。

开头二句“亭下涧水清,亭上高云浮”,描写的是诗人所居住的亭子周围的景色。涧水之清澈,云气之缥缈,都是自然景观,而诗人却从这些自然景观中看到了人的情感寄托,这正符合王建“以物为诗”的创作理念。

接下来四句,“鱼鸟各有托,遂此岩居幽”,“遂”通“趣”,“遂此”即“于是”。诗人通过描写亭中所见景物,表达了自己隐居于此,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忘却世间的烦恼,过着一种恬静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平淡无奇,但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虑澹已忘遣,境空复何求”,“虑澹”指心境闲淡,无所牵挂;“境空”指境界空阔,没有什么可追求的目标。诗人通过这两点来表达自己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不屑。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展现了王建诗歌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